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TD技术:艰难创新 轻松商用
2009年4月2日 11:24    通信产业报    评论()    
作 者:孟祥初

    规划,建设,优化,运维,一系列的TD建网步骤中囊括了众多繁复琐屑的工作,特别是从现网实践中提炼的创新技术思路。

   激烈竞争的3G市场即将开幕,如何更快更好地部署一个有竞争力的TD-SCDMA商用网络,成为决定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从TD“姗姗学步”试商用一年至今,中国移动和产业链各环节的设备厂商从实际应用中摸索,从海量现场测试和全面场景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年内TD建设的进步和经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工程建设,二是网络优化。”中国移动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研究总监周胜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布网:细分升级

    繁复的现网应用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后,TD产业得到的是更为简单的解决方案,但目标是:更精准地消除问题。

    “工程建设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和经验,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周胜表示。首先是TD组网方式明确,多采用N频点异频或混频组网,以便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最强的同时,网络性能最优化,网络建设中的频率配置多采用N=3的组网方式。

    其次是在功率配置、时隙规划、码字规划上通过仿真来初步模拟,并通过调整来进行优化,而且相关规划都为未来网络扩容预留了一定的功率、码字资源,时隙方面则精细地根据自有专利方法进行业务预测和时隙配比设置。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业务,引入了HSDPA等技术。在这些技术应用中都充分利用了设计院研发的APOX仿真软件对站址分布、网络性能等进行仿真,在具体参数呈现、查询、核查、配置等方面则可使用设计院研发的WPM系统,保证建设的针对性和工程的顺利实施。“TD技术创新之一全新的上下行时隙配比,目前在APOX仿真软件中也有体现。”周胜告诉记者。

    再次,在基站选址上,由于TD所使用的频段较高,直射和绕射能力较弱,且智能天线DOA(波达方向)估计准确性要求天线主瓣方向100米范围内无明显阻挡,增加了实际选址的难度。设计院的解决方法是,在充分利用现有2G基站站址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站址周围自然环境的查勘,既保证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网络建设的投资,又保证了TD系统网络性能。

    最后,在配套改造上,由于TD系统采用的器件、设备和对基础网络要求不同,如智能天线等,对现有基站配套改造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周胜表示,中国移动对不同系统的隔离距离、智能天线的风阻和承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铁塔、支撑杆等不同工程情况下的实施方法,同时注重机房空间、电源传输等资源的利旧。值得注意的是,小型化、一体化天线已经经过了大量实验室和外场测试,并在部分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

    网优:实践深入

    在网络优化方面,中国移动将TD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综合考虑。在网络建设后的优化中,2G/3G互操作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非常关键的环节。周胜表示。“这个问题是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王建宙、张春江、李跃等领导的直接关注下,通过中国移动全体优化人员的共同努力解决的。”他告诉记者,集团领导以及各个部门很多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经常通过实际打TD电话、TD上网、使用各种TD数据业务等来进行测试,并提出相应的反馈。广东等TD试验城市的网络优化人员夜以继日地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了多种场景参数配置模板来应用推广以便提高网络性能,这方面的经验日积月累,可能无法简单通过技术总结。

    终端在TD试商用初期出现的问题较多,用户投诉大多集中于此。周胜指出,在主设备性能提高的同时,中国移动通过对终端方面加大测试力度,加大技术引导和资金投入,使终端性能不断提升,产业链实力不断增强,在这一过程中,集团公司技术部、设计院、研究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解决TD各种问题的同时,中国移动还发现在TD网络优化、网络管理和运营维护方面缺乏手段或亟待完善。周胜告诉记者,目前设计院负责的GSM/TD无线参数配置平台(WPM系统)、自动场景分析平台等已经形成产品,并将在不久投入应用。此外,各类技术创新目前也有了长足发展,周胜告诉记者,设计院在GPS的北斗替代方案研究不仅深入,而且积极推动形成企业和行业规范。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TD  创新  商用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