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亚信联创合并操盘手:新公司不会裁员反会增员
http://www.cww.net.cn   2009年12月11日 07:06    新浪科技    

    12月11日消息,亚信与联创科技合并交易最终落定,作为此次交易操盘手之一的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苏维洲,还没从庆功宴中缓过神来,关于交易决策过程以及公司整合走向的种种疑问已经尖锐地摆到了他的面前。

    上市与合并曾并行推进

    在外界均以为联创科技上市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为什么最终做出了与亚信合并的决定?在与新浪科技的专访一开始,苏维洲便自问自答,主动解释说:“这并不是一个意外之举”。

    “上市的材料已经递交后,我们才开始谈合并的事情。”苏维洲说,上市进度清晰可控结果可预期,而对于合并,双方的确定性并没有那么大。为求稳妥,双方选择了上市和合并并行推进的策略。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亚信的财务咨询顾问为汉能投资和美银美林,而联创科技的财务咨询顾问则为巴克莱。苏维洲称,两边都在做着两手的准备,因此工作量增大了很多,几个月的日子都是在“没日没夜”中度过。

    最终,就在联创科技即将上市的前夜,合并一事尘埃落定。亚信将2680万股公司股票另加6000万美元的现金授予联创股东,交易完成后,联创股东将拥有新亚信35.8%股份,联创取消独立上市计划。

    苏维洲坦言,联创科技如果要上市,完全没有问题,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合并。选择上市还是与亚信合并,联创科技内部肯定会有不同看法,但从一开始,联创与亚信的管理层都一直相信,相比上市,合并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最好选择。”

    同样为电信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亚信和联创科技,此前各自都拥有其优势客户。中国移动是亚信的客户,而联创的主要客户则为中国电信,至于中国联通,则是两家各占近半业务。

    “两家合并后,将会更好的发挥规模效应,很多大客户下单时,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因为规模意味着完成订单的能力。”苏维洲说,“新公司计划进行海外扩张,而企业规模至关重要。一个只有几百人的软件企业,重量级的客户是不敢下单的。”

    “这是合并不是并购”

    合并后的新公司名字为“亚信联创控股有限公司”,合并后亚信联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有9名成员,其中:4名非独立董事,2名来自原联创科技董事会,2名来自原亚信集团董事会;5名独立董事,4名来自原亚信集团董事会,1名由原联创科技董事会推举。

    这其中,董事会联席董事长由原亚信集团董事长丁健出任;董事会执行联席董事长由原联创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力斌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由原亚信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张振清出任;公司首席运营官由原联创科技首席运营官黄锡伟出任。

    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一次亚信主导的合并交易,但苏维洲认为:“从董事会的安排就可以看出,合并充分考虑了两家公司的平衡。独立董事虽然亚信过去的比联创多,但他们独立性可以保证。”

    而张振涛及与孙力斌此前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同样强调此次交易是“整合和合并,而不是收购。”

    张振清说,媒体用“并购”的说法,“这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埋下了很多难处。”“双方合并是很大的一件事,但是困难也是重重的,不希望(媒体的误解)为我们以后具体的工作再埋下一些困难的伏笔。”

    合并后不会裁员反会增员

    张振清所担忧的,显然是“并购”一词可能带给联创科技员工带来的对自身地位的疑虑与担忧。而对于合并后拥有员工超过8000人的新公司,人的整合显然至关重要。

    “真正的整合还没有开始。”苏维洲说,两家公司合并后,一定会在组织结构与研发上有所调整,“这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时刻,是公司人心动荡的时候。”

    “软件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这样的一个合并,核心财富就是人,因此人心的稳定十分重要。”苏维洲,“双方高层均表示,合并后绝对不会有裁员。公司需要增加合并后的规模效应。新公司的人员将会不减反增,有可能会扩充到1万人。”

    一直关注软件行业的苏维洲相信:“发挥规模效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整合已经成为国内软件行业的趋势,尤其是在软件外包服务领域,一些公司的整合已经指日可待。”

    “我们想再做一些软件行业内的公司整合。”苏维洲说。(文元)

编 辑:高娟
关键字搜索:亚信  联创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