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手机PUSH广告精准度欠佳
2008年9月12日 10:36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池大治

    PUSH广告即通过手机PUSH推送技术实现的广告方式,即由广告运营商向特定的用户群发送广告内容。由于通常情况下,手机广告运营商已经得到了手机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所处的地域、年龄段,甚至有些广告运营商掌握了用户的性别和工作性质等信息,因此手机PUSH广告相对于传统的广告形式,有更强的针对性,而在成本方面也有较大优势,成为广告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2008年初的某大型广告运营企业“短信门”事件,为PUSH广告的发展拉响了警钟,因为广告运营商在发展PUSH广告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接受程度,而是强行地将信息发送给用户,使用户产生了很强的抵触情绪。更甚的是某些广告运营商为了提高推送的成功率,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用户的手机号与身份信息,更是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

    精准广告一直是广告运营商和广告主们的目标,所谓精准,就是将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合适的人。手机从通信的角度来说,具备了这一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还要考虑用户对内容的关注程度。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中显示,只有19%的用户认为曾接收到的广告信息有价值,另外的81%的信息基本或者是完全没有用,属于垃圾信息的范畴。

    可以看出,虽然广告运营商在试图将信息分类,推送给合适的目标用户,但并不是符合定义的所谓“目标用户”就是真正的目标用户,这里缺少的就是用户需求判断环节。

    出现了这么高的非成功发送,但依然有大量的广告运营商在使用手机PUSH手段进行广告推广。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第一是PUSH广告相对于其他广告来说,仍然是“最”精准的,而且运营的成本相对于其他广告形式来说,也是最低的。

    另外,所谓的“目标客户”并没有对垃圾信息提出抗议,也是促使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CNNIC的调查中,有82%的用户在接到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的广告信息后,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滋养了垃圾广告的存在与发展。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池大治认为,手机广告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精准投放的广告载体,但是如果广告运营商希望实现这种效果,就应该多在平台上下功夫,收集用户的信息,对用户进行细分、再细分。在细分用户的基础上,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确认。这种只考虑广告利益的做法,肯定是会被市场所排斥的,这种案例已经存在。

    (作者系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本文原发作者新浪博客)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手机广告  手机  广告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