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携号转网广东先行 多元套餐或成守网良策
2008年7月21日 15:24    中国通信在线    评论()    

    面对“携号转网”政策,用户热情高涨、专家积极呼吁、运营商却低头不语---此前,该政策只闻其声,未见其形。

    借着重组的一系列动作,“携号转网”再次遭到各方热议。据记者了解,在电信重组之初,工信部提出的非对称性管制策略已经开始在广东省有所体现。携号转网工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近日召开了专门会议,传达了工信部7月2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重点部署下半年的优先工作。这意味着,广东电信运营商重组中受广大消费者关注的一系列热点业务即将解决。

    重组促“携号”进程

    “携号转网”一直被业内认为是扶弱锄强的有效工具。从1994年联通成立第一次涉及携号转网至今,这个政策在我国已经酝酿十几年了。

    如今,携号转网借着重组的东风有望在广东这块电信试验田率先萌芽,知情人士表示,广东电信重组进程在今年下半年将加速推进。其中,运营商携号转网业务和网间互联互通问题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移动发展TD需要客户资源,新联通和新电信同样也需要迅速发展用户,重组改变了运营商对携号转网的冷态度。”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对重组后的运营商来说,携号转网或许意味的是机会。

    但是,从国外已经实现携号转网的国家来看,既有小运营商趁机从大运营商手里夺走大量用户的案例,也有主导运营商拉大优势的例子。携号转网的市场作用似乎并无规律可循。比如,香港、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地区实行“携号转网”后,用户离网率上升,而英国、德国的用户离网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在实行“携号转网”后韩国前两位运营商市场份额差距扩大,瑞典和芬兰则缩小。

    “中国电信市场有自己的特点,出台携号转网政策的目的是平衡市场竞争,但是不管最终形成怎样的市场格局,携号转网都将给中国电信业带来一个成熟的市场。”业内专家表示,在电信重组不断深入之后,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的竞争实力也会不断加强,最终将形成各自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冷态度背后的焦急

    此前,曾有工信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携号转网政策迟迟未推出,其中一个原因是运营商在该问题上态度不积极。该人士表示,由于携号转网需要运营商改造现有网络和服务系统,改造成本较高,而运营商正在重组关键期,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运营商对携号转网的态度并不积极。

    某资深电信专家也表示,携号转网一次次“夭折”,与运营商的冷态度不无关系。2006年原信产部《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规定颁布后,北京两家移动运营商先后公布了各自客户携号转网业务时间表。但是时间表背后确是至今仍不能业务办理的答复。

    相关调查显示,在携号转网问题上,表示希望在电信重组后转网的人数达七成左右,而愿意转网到新移动用户的比例超过47%。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舒华英则表示,携号转网的最终导向是将消费者引入服务更好的运营商,新联通、新电信还是应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根本。

    据分析人士透露,面对当前形势,运营商正召集专家讨论相关政策出台后的应对策略。

    多元套餐筑壁垒

    对于运营商来说,携号转网的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自己地盘的用户可能被其他运营商“拐”走,另一方面其他运营商的用户也可以被自己抢来。在新的游戏规则下,谁能留住用户谁就是真正的赢家。

    舒华英认为,用户的尺度实际上非常简单,谁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就入谁的网。这样,服务信誉好的运营商,如果再提供弹性的选择范围,自然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户。

    “让客户在企业品牌内进行流动,其价值远远大于让客户流动到竞争对手网络中去。”舒华英表示,运营商应该以更全面的思维制定套餐,提供丰富的套餐选择,即使用户需求转变也能在自有品牌内转换,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用户流失。“这也是降低客户转换成本、留住用户的重要手段。”

    有资费专家同时表示,用户转网的理由无非是资费、服务几大原因,运营商套餐的设置应该考虑低中高端客户的核心差异,要选择性地捆绑实现客户细分等。

    工信部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转网方案尚未考虑到诸如用户的套餐业务、预存话费在没使用到期的情况下是否可转网等细节问题。“即使转网方案获得通过,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来推动,目前广东作为试点也是该政策推进的必要一步。”

编 辑:黄珊
关键字搜索:携号转网  运营商  重组  电信  TD  中国移动  新联通  新电信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