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手机来电“变脸”之谜
2008年5月29日 08:21    新京报    评论()    
作 者:本报记者 赵谨 实习生 范旭光

    2、用于娱乐消遣。比如愚人节搞怪,朋友间互相捉弄“消遣”对方,这其中也不乏某些娱乐行为转变成故意骚扰。

    3、用于“特殊职业”。比如私家侦探、“黑帮团伙”或者调查公司开展业务时需要多重身份比较“方便”,套取对方商业机密、个人隐私。

    接听后果

    1、被叫电话在接听时除了本地通话费(接听免费),并不会产生额外的高额费用。

    2、若号码被不法分子利用拿去伪装,不必担心被“栽赃”。据中国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运营商内部系统对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都有真实记录,有据可查。

    要科技更要安全

    -一针见血

    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把我们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带到了今天的现代社会。科技能够造福于人类,用于有效地开发资源。但如果它们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那它们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就如同一把双刃剑。

    通信技术的革新更是缩小了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把地球真的变成了一个村落。电视会议、网上购物、虚拟办公室、虚拟课堂等已经初露端倪,它们在下个世纪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但是通信技术搭建的网路,它在打开新世界,带来新生活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利用高科技的通信技术进行诈骗、洗钱等。

    当然,那些从科学知识转化出来的技术成果中,纯粹只能作恶的太少,但是,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带来的恶果后患无穷。社会上存在一种手机窃听软件,起初研发的目的是出于正面的原因,破案的需要等等,但是后来就慢慢衍生出了负面作用,用于违法犯罪行为。本期进行调查的修改手机来电显示软件的情况与之类似。

    在运营商升级了网络带宽后,手机上网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业务,但是,手机上网既可以方便生活,又可能即时链接不健康网站。据日本媒体报道,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对手机上网进行调查时,受调查的65%的人认为,以手机为工具的犯罪正在增加,诸如利用邮件诈骗、以交友网站来诱惑人走上犯罪道路等。而此前设计手机收发邮件都是为了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地能查阅自己的信息。

    现在,很多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安全措施未能及时跟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犯科作案,高科技领域的犯罪现象日益猖獗。随着高科技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人们不得不重新谨慎地考虑一下安全问题了。如果一项新的科学技术有正当使用需要,那么开发应限定在某一应用范围之内。对其后的使用更应该严查、监管。

[1]  [2]  [3]  [4]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手机来电  软件改号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