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21世纪经济报道 丘慧慧
处于收购3COM遭拒漩涡的华为表现得更像一个“无关痛痒”的旁观者。
“没什么好说的。”2月22日,华为官方人士就此事件回应本报说,一如华为总裁任正非在过去半年中所自我描述的,对华为来说参与3COM并购纯粹只是"一项商业投资"。
21日,收购主导方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宣布,已撤回递交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下称CFIUS)的要求对以22亿美元收购3COM进行交易审查的申请。3COM公开消息称,CFIUS依旧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该交易申请。
贝恩资本在去年9月与3COM达成协议,以22亿美元现金收购3COM。作为这一交易的一部分,华为也将通过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收购3COM16.5%股份。
有媒体评论认为,华为在美国公司3COM并购案中所遭遇的问题,将预示着另一家美国通讯设备公司——摩托罗拉在为其手机业务部门寻找拯救者时将面临同样困境。一周前,坊间盛传中国另一家通讯设备公司ZTE(中兴通讯)有意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
而数日前,中兴通讯向本报否认了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意图,并称其为一种“猜测”。
引发欧美市场过度警觉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是,2007年,中国的两家通讯设备公司华为与中兴正在驶入快车道:与全球通讯行业面临的衰退趋势相比,2007年这两家企业合同收入约为230亿美元,平均增长约为45%;其中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有72%来自于海外市场,并成功跻身全球电信设备业前五行列。
华为动机
“我们强调过,它就是一个单纯商业投资行业,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呢?”
2007年11月,在贝恩、华为并购3COM消息甚嚣尘上时,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曾向本报记者抱怨说,他对公众就华为的"深刻意图"作出的眼花缭乱的诠释表示不解,其中亦包括对华为"意在通过3COM快速拓展美国市场"的普遍猜测。
但疑虑始终没有消除。贝恩及3COM的公开声明中皆称,为使交易获得批准,贝恩资本上周向美国政府做出了多项让步,包括就3COM公司中最有争议TippingPoint部门提议分拆,因为该部门主要开发国防安全软件,并为美国政府的相关供应商。3COM还曾明确表示,华为不会获得敏感的美国技术或美国政府订单,也不具有该公司的运营控制权和最终决策权。
彼时,徐直军曾向本报重申说,正如华为一度在华为与3COM的合资公司H-3C中获得投资回报的运作思路一样,华为此次参与3COM并购的动机依旧是资本运作为主,一旦3COM产业复兴、业绩回升,华为就会择机退出。他表示,除此以外华为公司没有任何复杂的意愿。
徐同时以华为历史上的多笔资本运作为例,以证明华为此番的单纯目的:2002年初,华为将其边缘业务"华为电器"出售给美国公司爱默生,并从中获益8亿美元;另一鲜为人知的举动是,2004年中国电信为拓展发展资金向全球配售58.5亿股H股的集资行动中,华为亦有约数亿元规模的认购,这笔投资在此后的套现中为华为带来了不菲收益。
他同时透露,华为参与并购3COM的起因完全来自于贝恩资本的邀请。因为显然,华为在此前的H-3C的运作中被证明是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整合者,贝恩确信华为在H-3C上的产业经验将有助于拯救濒临绝境的3COM公司。
22日晚,保持长时间沉默的华为向外界发布声明,再次纠正公众对华为的误读。
华为就其与美国数据通讯公司3COM之间纠缠了6年的故事作出梳理。
第一段故事发生于2001年IT泡沫破灭时,"华为也濒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华为必须收缩战线到电信网络主营业务上,而放弃我们所不擅长的企业网业务",华为为此砍掉的企业网业务最终转向与正处业绩衰退的3COM公司合资:华为最终与3COM达成共识,于2003年11月双方成立合资企业H-3C。由3COM公司投资1.65亿美元,华为投入相关技术和主要的研发人员及运营团队;合资公司此后实现了超过了65%的年复合增长率。2005年,华为以2800万美金出售2%的股权给H-3C,放弃控股权,2006年11月,华为再次将在H3C中的49%股权以8.8亿美元高价出售给H-3C,从而全身退出合资公司。
华为在这段故事中的官方总结是:“通过此次合资、出售等行为,华为获得了10亿美元的商业回报,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业界普遍认为,此为一起经典的"产业运作"思路下的资本运作,即“以技术和成熟的市场经营思路孵化H-3C—使其盈利快速增长并实现资本升值—最终套现”。
显然,第一段故事的成功在2007年初引来了贝恩。华为高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华为此次参与3COM的套路与当年华为运作H-3C依旧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一次是倒过来,过去是华为与3COM一起整合出H-3C,这一次是用H-3C去整合3COM。
3COM财报显示,2007财年,H-3C是3COM公司唯一盈利的部门,贡献了公司全部销售额的一半和全部毛利;而相反,3COM公司在美国本土市场及其它市场中节节败退,使其不得不连年裁员,目前H-3C公司的员工已占到3COM总体员工的80%——H-3C已完全具备反向整合3COM的能力。
被放大的“威胁论”
中兴通讯人士对公司被搅入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传言感到有些荒唐,他认为公司方面目前只是在相关设备领域与摩托罗拉有适度的合作,而那笔高达120亿美元的收购目前听起来还像是神话。
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国公司被有意无意地卷入美国公司的并购事件中?
该中兴通讯人士认为,这与全球通讯行业正在酝酿的巨大变局有密切关系。综观2006年及2007年各家财报,全球通讯设备业的座次面临重新洗牌:经过近两年电信业的重组并购,按销售规模依次为——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华为,北电;但由于摩托罗拉和北电等实际衰退,以及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的合并内耗,使得全行业的收入增长跌入新的低谷。
与此迥异的是,中国的华为与中兴业绩则处于高速增长期,华为更被业界列入具竞争实力的“前五”位中,中兴通讯亦在2007年上半年获得全球新增无线通讯合同数量最多的公司。
与此同时,曾经的电信巨头摩托罗拉正在经受严峻考验:路透社22日评论指出,在手机市场上,韩国企业三星的崛起“完全得益于摩托罗拉的牺牲”,2007年,三星跃过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商,摩托罗拉退居第三位,目前手机在摩托罗拉收益中占22%。
而在2000年前后,曾经创造辉煌战绩的数据通讯业领军者3COM如今业已成明日黄花,除了思科依旧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外,美国通讯行业近年呈现的颓势与中国两家企业的活力形成明显反差。
“一定有些极其鹰派的人视中国为敌人。”路透社评论说,“中国的投资要在美国获得更容易接受的态度,还需要时间。”
AmericanTechnologyResearch的分析师亦公开评论说,2005年中国的联想集团也获得了绿灯以购买美国IBM公司的电脑业务,“如果联想可以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兴或者华为无法购买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他说:“正是在联想收购IBM之后,其它外国投资者的申请遭遇了更为严格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