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焦立坤
常用欺诈方式有三种本市已发案50余起可拨打12321举报
随着元旦、春节等节日的临近,新一轮消费旺季即将开始,不过,不法分子却趁机假借银行名义向用户群发“消费短信”,昨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消费警示。
工信部称,近来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收到很多不法分子假借银行和汇款的名义向用户群发“消费短信”。比较惯常的有以下三种:
“尊敬的客户:您于昨天在××商场消费5800元,将在结算日从您账户上扣除。如有疑问请咨询:6089×××。”
“银联通知:您在××××购物广场刷卡消费9126元已确认成功。此笔金额将从您的银联账上计费,如有疑问请咨询:8214××××。”
“把钱打到这个卡上就可以了,建设银行:622700××××××××××××××,李迪现;汇款到这个账号:工商银行:62220236×××××××××××。”
本市今年已发生此类案件50余起,涉案金额数十万元。受害群体年龄主要在20至29岁和30至39岁群体,且受骗男性群体占60%。
对此,工信部提醒使用信用卡、银行卡刷卡消费的市民,一定要牢记自己的消费记录以及消费场所,收到陌生人的短信后,马上与相关银行机构联系核实具体情况,以免上当受骗。同时,不要向任何人员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不要相信真实交易外的任何提示短信;不要将银行卡密码设置为与身份证号一致的号段。
工信部表示,接到以上信息的手机用户不要相信这些非法短信,更不能拨打犯罪分子预留电话泄露自己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银行卡密码。
电信专家陈育平表示,这种短信诈骗从技术的手段很难屏蔽掉。如果接到类似诈骗短信或其他各种不良信息请及时向12321举报受理中心举报,或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