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正豪
“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将来是危险的。”2003年,Gartner亚太区副总裁RobinSimpson在一份报告中如是告诫国内电信制造企业。这一年,正是华为和中兴在国际市场获得大规模突破的一年。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最近对外媒表示,“缺少美国市场,我们就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公司”;华为北美区的相关人士也在最近表示,“华尔街金融风暴给了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这显示出华为进入北美市场的决心。而在中兴多位海外片区负责人参加的“老总读书班”上,金融危机对中兴的影响也成为热门话题,讨论的结果是,这场危机将给正在“借船出海”的中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占领了国内市场,攻克了亚非市场,渗透了欧洲市场后,北美市场成为中国通信制造业两大巨头面对的最后“堡垒”。但是对于处在国际化起跑阶段的企业来说,试图首先攻破欧美成熟市场的策略难度肯定很大。因此,笔者看到,已经将国际化提上日程的中国移动首先收购了巴基斯坦的PaKtel公司。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国际运营商的重点市场也是集中在本地区内,譬如沃达丰、西班牙电信等公司,其主要收入来自欧洲,虽然他们很早就希望进入中国运营市场,但是截至目前,除财务层面的合作外,他们在其他方面很难有很大作为。韩国的SK电讯也是最早投资中国市场的外资运营商之一,由于亚洲市场消费习惯趋同,SK电讯针对中国市场的增值业务投资已经初见成效。国内运营商如果首先尝试进入欧美市场,遭遇的困难肯定要比首先进入本地区市场多,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国际化的尝试,中国移动首先收购来自亚洲的公司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策略。
在中国-东盟电信部长论坛上,笔者看到,与会各国电信部长都在呼吁加强中国和东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化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愿意推进各国信息通信企业间的合作。这些迹象表明,中国和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已经由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快向工商企业界延伸。对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来说,在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公司市值乃至资产缩水的背景下,进入东盟市场应为优先之选。
据笔者了解,在东盟10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相对发达,这两个国家的电信行业竞争已十分激烈,其中马来西亚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90%,但国内运营商如果凭借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优质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并非不可能。菲律宾电信市场的发展也异常迅猛,但菲律宾已做出新的开放承诺,降低中国企业进入该国电信市场的门槛,国内企业可以此为契机,尝试在该国开拓下一代电信服务。越南政府也在促进其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其中2006年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吸引了许多国际电信巨头涌入该国市场,但越南市场特别是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另外,越南正在私有化其国内电信运营商,如果越南政府减持运营商的股份,国内运营商可参与竞购,这不失为国内企业进入越南市场的捷径。中南半岛的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但这三个国家表现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强烈愿望,缅甸联邦邮电通讯部部长登佐就在中国-东盟电信部长论坛上指出,中国和东盟信息通信技术的合作是中国-东盟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双方应该尽快推进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的进展。笔者欣喜地看到,缅甸SCDMA项目已经获得实质进展,在东盟某国铺设TD-SCDMA网络的项目也在讨论之中。
中国和东盟涵盖了1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8亿的消费者,经过各国政府的多年经营,双方已具备广泛的合作基础,致力于“走出去”的行业企业不妨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突破口,逐步寻找适合自己的国际化之路。事实上,华为等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内企业很早就进入东盟市场。1999年刚刚开启国际化进程的华为就为东盟各国提供了全方位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2000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老挝电信公司签订了“老挝全国电信网络改造项目”合同;2001年,中国电信参与建设的中国-东南亚电缆已经投入商用;2002年,康佳公司开始在柬埔寨委托代理商销售手机……这些企业正是以东盟为起点,不断积累市场经验,走上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的。
在本次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通信展区,笔者看到包括TD-SCDMA产业联盟、SCDMA产业联盟在内的29家国内参展单位,其中,SCDMA由于前两年在印度洋海啸中表现出色,其产品尤其受东盟客人的关注,北京信威等公司有望在这种关注中受益。另一方面,国内的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在东盟也颇有市场,因此,联想、方正等公司的相关展台也人气很旺。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现象,华为、中兴也出现在这次博览会上,虽然其展台上并没有多少展品,但还是有不少人上前询问。笔者认为,对于已经形成国际知名度的华为和中兴而言,他们已到了卖品牌的阶段,自然不需要展示很多的产品。在东盟市场,相关国内企业如果操作得当,华为和中兴的今天就将会成为他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