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手机观察 (解读国产手机标准与产业链之未来)
解读国产手机标准与产业链之未来
2007年6月28日 11:15    通讯世界    评论()    阅读:
作 者:北京邮电大学 曾剑秋 丛亮  

    在移动通信终端方面,国际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诸强竞相逐鹿,我国手机产业也经历了几多坎坷,几度沉浮。在前几年的强劲发展之后,在自2004年以来国产手机显得明显“疲软”,甚至有崩盘的可能,时至今日,国产手机又显现出一定的成长势头……面对3G,有人说国产手机将再次获得重生的机会,笔者试问,国产手机还有多少次可以重来?

    国产手机究竟路在何方?笔者认为,一方面,我国手机产业应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争取在手机标准等方面寻求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手机产业链应该效仿电脑行业,进行横向分层,细化产业分工,以降低整体成本,提高手机质量,最终实现绝地反击。

    国际手机市场“洋风劲吹”

    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手机生产商的手机发货量首次突破10亿部大关,达到10.2亿部,比2005年大增了22.5%。看来,日本NEC、韩国泛泰在中国市场的相继溃败,并没有对“洋风劲吹”的全球手机市场格局产生太大影响。统计数据还显示,去年手机发货量居全球前3位的公司依次是芬兰诺基亚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和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它们的手机发货量分别为3.475亿部、2.174亿部和1.18亿部。

    纵观近年来国际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虽然各大手机巨头之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各自的排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目前的市场份额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欧美厂商有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趋势,而曾经风靡一时的日韩手机厂商的发展势头明显稍逊一筹,欧美元素在世界手机市场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老大”位置。例如,根据索爱的最新财报,2006年手机出货量为7480万部,抢占了全球近9%的市场份额。索爱的成功在当时看来或许并没有什么,但是在今年日系手机集体在华“跳水”的情况下,或许我们有理由认为,索爱是因为有了爱立信这一强大的欧洲元素,才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

    国产手机,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IDC认为,去年生产商发往亚太、中东欧、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新兴市场的手机数量超过对发达国家的发货量。该公司的分析师认为,发达国家手机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而新兴市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新兴市场将是推动手机行业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某种角度来说,位居全球第一的我国手机市场已经成为也会在长时间内一直保持国际手机巨头争相逐鹿的一片“红海”,我国手机产业面临的压力将空前巨大。

    正在国际手机巨头为江山争夺地“你死我活”之时,随着我国个人通信行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我国手机产业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曾一度超过50%,但在前几年的强劲发展之后,自2004年以来国产手机显得明显“疲软”。去年以来,关于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降的各种统计数据接连曝光。

    去年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在中国市场上,内地及中国台湾手机制造商在与国际厂商的较量中纷纷落败,预计到去年年末所占市场份额会由目前的30%跌至25%,并且短期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而信息产业部的官方数据是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降,由2004年底的44.5%下降到40.6%。而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达到了59.4%。

    笔者曾经向一位电信专家请教过国产手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该专家只说了一句话: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专攻低端市场。确实是这样,我国国产手机当初占据国内手机市场半壁江山靠的是什么?既不是过硬的技术也不是绚丽的外观,而是低廉的价格。

    只可惜,后来我们的手机厂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国产手机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国外手机厂商推彩屏手机,我们的手机屏幕就得有颜色;国外手机厂商推照相手机,我们就非要让自己的国产手机会照相;国外的手机厂商能播MP3,我们的手机也要能听歌。由于起步晚,技术上没有优势,成本难以降下来,而且在功能上又逊于国外高端手机,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国产高端手机,高端用户不稀罕,低端用户买不起的两难境地。

    低端策略和掌握标准是我国手机产业曾经把握住和即将有机会获得的机会,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到今天,依靠低端策略就可以占领半壁江山的市场机会已不复存在,除了眼前的标准之战,不知留给我国手机产业的,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1]  [2]  [3]  [4]  编 辑:赵宇
[相关新闻]
关键字搜索:国产手机  标准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最 新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