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制造 >> 产业观察 >> 正文
凶猛山寨机:黑白前世今生
2008年5月13日 08:38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电脑报记者 李好宇

    山寨离我们很远,山寨机却在我们身边。

    2008年,坊间流传着一个有关山寨机的段子:一定得选最好的硬件芯片,雇法国设计师,做就得做最高档的手机;平台直接用MTK,屏幕最小也得3.0的,什么智能呀、电视功能呀、双卡同时待机呀、能给他装的全给他装上……手机里再建一读卡器,卡用索尼的,一个G就几十块;再装一特大电池,365天待机,就是一个字儿——爽,接个电话就得说它一个小时才行;周围的人不是金立就是CECT……

    “我们是漂灰的人,我们是让人疯狂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老刘(化名)忍不住用忍不住用指节在桌上敲了又敲。从国产品牌手机的IC研发,到现在的山寨手机制造,几乎经历了手机产业链上全部环节的老刘,娓娓道来了自己山寨机的传奇经历。

    被逼上“黑道”

    “说起山寨机,就必须提到MTK芯片。”老刘说。MTK是一家中国台湾的芯片厂商,中文名字叫联发科,就是这家创立于1997年的公司,他们研制出的廉价MTK手机芯片震动了整个手机产业链。仅仅2007年,联发科所公布的手机芯片出货量就超过了5000万颗。

    老刘介绍说,一台山寨机的出炉过程是如此简单:由于MTK芯片把手机主板、软件集成到一起,只要加个外壳和电池,谁都能用MTK提供的手机“半成品”生产出一台手机。这就像你去市场买一台电脑兼容机一样,CPU、内存、硬盘、显卡都给你配好,你只要用不同的机箱和螺丝把它们拧紧。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另一家山寨机投资人SUN说。2003年,SUN离开了就职的波导公司,只身来到深圳,找了10来个工人,创办了森达手机有限公司(化名),迈出了向山寨手机行业进军的第一步——这和老刘进军山寨机的时间出入不到3个月。

    老刘和SUN的日子从一开始就显得十分“滋润”:不用缴纳17%的增值税;小作坊式的生产,不用注册登记,甚至不用考虑厂房设备;IC芯片是低于飞利浦、TI等价格15美元左右的MTK;不用办理入网许可证,每部贴牌仅为20-30元,成本至少比国产手机低20%。“在2004年,一部成本千元左右的手机,利润往往可以达到上百元甚至更高。”

    为了谋求利润的最大化,SUN带领森达走上了“精兵简政”之路:“几乎舍弃了产品的研发设计,直接照搬其他公司的手机方案,售后方面也是能省则省”,这让SUN的“森达”规模不断扩大,迅速走上了暴利之路,也埋下了被淘汰的伏笔。

    在老刘和SUN看来,自己都是被“逼上黑道”的。一部正规手机在投入生产之前,首先有两个门槛:一是政策门槛,即必须拥有发改委核准的手机牌照;二是资金和技术门槛,即要花费巨额资金向芯片厂商和DesignHouse(手机解决方案设计公司)拿方案。这两个门槛,对于山寨手机厂商来说,当时都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只好被逼上“黑道”。

    给国产品牌“上课”

    2005年2月19日,手机核准制正式出台。这意味着,老刘有机会让自己从“黑道”变为“白道”了。

    “我不会去拿手机牌照的。”老刘和SUN都对自己的“投机”身份不甚着急。在他们看来,“牌照一放开,我们这些‘黑道’就变‘白道’了,而原来的白道都没活下来。”

    这个逻辑,某种程度上在2007年牌照开放前就已经实现——2004年,国内知名二线品牌易美手机破产停业,国内品牌手机自此江河日下,直到现在,翻身仍是遥遥无期。

    但是老刘又很快发现,自己周围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无数山寨厂,从农村到城市,不但对国内国外品牌手机形成围攻,还造成了山寨机自内部的无数混战,一大批在管理与更新上跟不上脚步的山寨机厂倒闭了。很不幸,SUN的森达就成了其中之一。

    SUN的遭遇让老刘意识到,必须在管理、更新与整合能力上加快步伐,才能谋得生存之地。2006年过后,老刘开始参股一些手机设计公司,并有自己的手机模具厂,并让部分核心经销商在自己的公司中参股,以快速形成整合能力。此时,在老刘的生意经中,他已经和科健、波导等一线品牌做起了生意。在业界,由于推出新品的速度跟不上,一些国产品牌的手机其实从2005年起有不少是出自贴牌厂商。诸如蓝牙、双卡双待等新技术,最早都是配置在山寨机上。从某种程度来说,山寨机引领了手机市场的消费潮流。

    事实上,山寨机本身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老刘初入道时,山寨机主要是指仿冒机,现在的山寨机不仅打着名牌机的擦边球,将仿冒做到了极致,更多的还有完全原创产品,只是因为政策原因而不走正规渠道。

    “从管理与整合的角度看,我们的确给正规厂商上了一课。”老刘说。现在,山寨机的生产基本是分工协作,采取上下游订单形式协同作业,在深圳、东莞一带,有一条从手机配件、芯片、电池、刻模到组装的生产链,尽管彼此独立,但协作极为灵活。“我们换个机模只需15天,而品牌厂商至少要花两个月。”

    “我们玩不过山寨机。”一家国内品牌厂商人士无奈地说,他们生产一款新机型,从立项到论证再到审批,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等你推向市场,已然是人家的淘汰机型,山寨机却又出新品了。”

    到海外市场淘金

    2007年10月,国家实施长达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取消,“山寨机”身上的“黑色”渐渐退去,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

    去年底,天语,一个名不经传的以山寨机起家的厂商,以所向披靡之势席卷市场,其市场份额实际销售量竟然超过了三星、索爱、摩托罗拉和LG——山寨机开始修成正果。

    “我去该工厂参观过,其质检要求要高于国家标准2-3倍。”老刘羡慕的说,可惜自己工厂没有这个实力,或许当时那个不想被“招安”的决定太仓促了。

    “大者恒大,强者越强”这个道理在山寨机市场里也在发挥作用。随着原材料、人力成本的增加,国内手机市场逐渐饱和,山寨机的利润也被一再压缩。目前单机利润平均被压缩了60%-80%,不少手机单部利润只有10元钱,最低甚至只有5元,从那时开始,在国内平均每做五款机型,只有一款能盈利。没有实力的山寨厂,要么另寻市场,要么被淘汰。

    2007年8月,觉得日子没法过的老刘做出了从业以来首次重要的战略转型——转战海外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山在即出口量陡增,在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市场遍地开花。”海外市场利润是国内市场的3-4倍,这激发了大批中国山寨手机的海外淘金梦。

    老刘的首笔海外生意,赚了40万人民币,如今老刘每月的出口量大约为15万部,价格分低端和高端机型,价格从3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这在业内只算得上中等,像他这样转战海外的山寨机还有很多,最大的出口量每月可达30万部。

    SUN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去年8月,SUN又重新悄然开张了山寨机从业之路,除了海外市场,SUN还悄然在阿里巴巴这类网络B2B交易平台挖掘上游资源。

    现在,老刘希望,人们有一天能最终意识到,“山寨机才是促进整个国产手机产业链成熟的一大功臣。”实际上,山寨机“粉丝”团体正越来越庞大,“山寨机已成为DIY文化”的说法也正越传越广。

[1]  [2]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手机  黑手机  芯片  联发科  MKT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