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并联合三星、索尼、华为、酷派、青橙等五家终端厂商联合推出了支持融合通信的产品。在融合通信服务中,手机用户无需额外下载微信类OTT应用,就可使用音视频通话、多媒体消息、群组聊天等通讯功能,而相应的服务既可以通过电信网络进行传输,也可以通过数据网络进行传输,具体要看用户需要的业务类型以及当前的网络状况。例如用户向其他用户发送短信,将优先通过数据网络发送,若数据网络无法连接,再选择传统的网关发送。中国移动表示,将在2014年下半年进行试商用,2015年则正式商用。
融合通信的推出是被逼无奈
原本运营商是躺着赚钱的,但是自从OTT应用出现之后,世道变了,短信业务受冲击最为显著,甚至连语音业务也未能幸免。与此同时,运营商的数据流量沦为哑管道,为OTT应用服务商的发展做嫁衣,但由于流量使用还有增长空间,运营商不得不选择饮鸩止渴的方式,不断降低单位流量价格,吸引用户使用,导致增量不增收的情况愈演愈烈。至于运营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是跟着竞争对手身后在做,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运营商们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做纯粹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很难同腾讯这样的纯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竞争,他们必须要另辟蹊径,必须要将电信能力同互联网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有一拼之力。飞信就是一个尝试,希望将短信能力融入进来,这在PC时代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当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IM出现之后,这种强行融合的模式就显现出了弊端,毕竟移动IM的消息可以直接替代短信,而不像PC端的飞信,需要借助短信通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营商一方面需要对已有的融合进行改进,使得这种融合更加深入;另一方面,需要比现有的移动IM更具有前置性以抢占用户入口。于是,以流量、通信录、ID(电话号码)为核心的融合通信诞生了,它拥有了传统电信的功能,同时又具备了移动IM的社交功能,并且将熟人社交圈(通信录)与陌生人社交圈(非通讯录中的电话)结合起来。
融合通信是自我革命的表现
虽然融合通信服务的推出显得被逼无奈,但是它却不折不扣是运营商一种自我革命的表现。运营商依靠语音、短信等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已经很多年,近年来虽然受到OTT服务提供商的冲击,增长停滞,甚至出现下降,但它们依然源源不断贡献着巨量的收入与利润。
即便微信等OTT业务不断对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有所蚕食,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并且再蚕食也不会蚕食殆尽,况且OTT业务的发展本身也在为运营商贡献收入,例如用户侧的流量、服务商所支付的网络使用费等。
但是,运营商依然选择了自我革命,这是相当难得,毕竟前景未明,投入不小,还直接对现有的主营业务形成冲击。历史上有太多的企业,其实明知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却担心对辛辛苦苦打下江山造成的冲击,而最终没落。换句话说,行业都没了,做行业老大又有何用?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柯达的没落。
融合通信发展的两大难点
虽然选择了自我革命,但是漫漫革命路上,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首先是终端。融合通信需要终端支持才能够使用,这相比微信等OTT服务只需要在终端上安装一个应用,方便程度自然无法相提并论。目前,只有五家终端厂商与中国移动达成协议,推出支持融合通信服务的终端,若要让终端厂商的每一款终端都支持,那将是相当艰苦的协商过程。更何况,数量庞大的存量用户又该如何?让他们换终端又谈何容易?而如果终端不普及,融合通信只能在技术层面取代传统通信服务。而无法形成任何的SNS业务。若未来,中国移动不能成功通过对用户终端的软件升级,而实现融合通信功能的话,中国移动将不得不再次承担培养产业链和用户的重任,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给予OTT竞争者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的机会。
其次是用户的使用习惯问题。融合通信服务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业务层面,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移动提供的融合通信服务,在业务层面上将会与微信等OTT业务无二,只是技术实现手段的不同。正因为如此,融合通信服务将面临用户使用习惯的挑战,如果两项业务没有什么差别,那么用户一般会只挑选一项。如果不能让用户去使用除了通信外的其他业务,那么融合通信服务将仅仅成为一项改变了计费方式(通过流量进行短信等计费),改变了技术实现方式的服务而已。
OTT业务如何应对
不可避免,中移动融合通信服务的推出,将使微信等OTT业务面临新的竞争,其主要的竞争点在于运营商的通信质量或许更好一些,运营商所构建的社交关系是熟人圈与陌生人圈结合以及入口前置。或许对他们而言,需要做的,只是拓展用户,并让用户有更多的粘性,毕竟微信们在通信上与运营商就有差异化,大不了在未来应用运营商融合通信能力(运营商未来很有可能开放这一相关能力或寻求合作),毕竟微信类OTT业务已经构建起熟人圈,那些陌生人圈本来就有点难以开拓。至于入口前置,在目前的终端上,通信录和微信在屏幕上都只不过是一个应用而已,除非是一个没有微信的用户,会发现通信录SNS其实挺好,不过时间窗口还有很长时间,足够微信们拓展客户了。(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