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互联网天地 >> 2012年3月 >> 特写 >> 正文
 
2012年互联网3·15三大猜想
http://www.cww.net.cn   2012年3月19日 18:19    

近期微博上流传这样一则笑话:“有人买了诺基亚4100万像素的手机,开心自拍一张照片传微博,一个月流量没了”,笔者发现很多评论者并不明这其中的笑点何在。许多消费者对于传输文件类型与流量的关系并不清楚,殊不知原来在2G时代一个月使用的50M流量在3G时代可以是几分钟内就耗掉的,这就出现了很多消费者在更换了3G手机之后并没有调整合适的流量套餐,从而出现了天价的手机上网费用。

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各电信运营商从客户角度出发,在教会客户使用3G手机的同时为其挑选合适的流量套餐,并告知其浏览网页、欣赏图片、观看视频所消耗的流量情况,并通过短信方式让客户实时掌握自己的流量使用情况,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也才是长久的销售之计。

手机的质量安全问题

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时候迅速转型,摇身一变成为3G智能手机的生产厂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雷军领衔的小米手机。小米手机打破了传统的手机主要通过卖场分销、运营商集采的方式,采用了网络直销的方式,省去了中间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很高的小米手机,一时间小米手机不但赚足了吆喝,销量更是一路攀升。但是在高销量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诸如维修难的售后问题,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非议。小米公司高层十分重视此事,逐步完善售后维修网络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但从中也暴露出网购数码产品如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另外,3G手机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如一味追求高性能的山寨机,以超长待机数十天而令人瞠目,却爆出手机电池在充电时候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消息,不得不让人为手机的消费安全捏一把汗。

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

关于流量扣费的问题上文已经探讨了正常使用3G手机可能导致的费用纠纷,而在非正常使用3G手机时所产生的流量则考验移动应用开发团队的道德底线了。

由于流量分成是移动应用开发的重要利润来源,有些不法开发团队将如何吸引消费者多产生流量当成首要目标,通过在安装程序的时候加载非法后台木马,致使用户即便不打开应用,其仍然能够自行访问网络并产生流量,更有甚者还将窃取手机使用者的通讯录和通话纪录作为他用。因此,移动应用在给消费者带来3G美好体验的同时,最好设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对于那些存在漏洞的移动应用一律封杀并定期公布黑名单。

猜想三:网民信息的泄露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的各种骚扰,垃圾短信、垃圾邮件尤其疯狂,互联网用户几乎无一人幸免。日前沸沸扬扬的“用户信息泄密”事件,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不仅一些大型网站的信息安全意识相当欠缺,本该是安全防护盾的网络安全厂商,其员工竟然成了信息泄露的助推器。今年3·15消费与安全的主题,也将与此密切相关,也许有人会反驳互联网的服务很多都是免费,网民首先不是消费者,更谈何维权呢?这确实道出了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互联网维权的尴尬,但是网民是互联网的立足之本,首先网民缴纳了上网费用,是电信运营商的消费者,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对于那些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网站停止接入服务,其次,访问流量为网站带来了广告收入等资金收益,运营商理应对网民的信息安全负责。

2012年互联网的消费与安全也到了该集中整治的时候了,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方兴未艾,3G移动互联网更是扑面而来之时,更需通过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还互联网一个健康、清新的消费环境。通信世界网

[1]  [2]  
来源:《互联网天地》   作 者:葛逊编 辑:葛逊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互联网天地  315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