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学报 >> 2009年5月 >> 短文 >> 正文
基于Web服务的智能流程构建方法
2009年6月2日 14:49    通信学报    评论()    
作 者:李晖 崔立真 王海洋

    1引言

    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对流程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挑战,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流程的最终用户和任务完成者都发生了变化,如何建立新的流程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流程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工作流的管理模式,目前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流程的用户发生了变化。工作流的用户主要是企业用户,随着Internet的发展,在原有企业用户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个人正在成为流程的用户。企业用户对于流程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和成熟,由专家事先制定符合业务需求的流程是比较可行的,但是当流程的最终用户由企业用户变为个人用户时,情况将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①个人用户数量众多,层次不一,并且经常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事先定制统一的流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个人用户的需求,参照领域知识,即时地构造流程;②个人用户提出的需求往往不规范,需要有一种描述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分析,才能提取出与流程相关的信息,并制定满足需求的流程;③个人用户往往不具备丰富的流程领域知识,不具备对流程进行周密规划的能力。

    其次,流程的任务完成者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流程模式中,任务的完成者是事先指定的企业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流程的任务完成者已经扩展到internet范围中,因此新的问题应运而生:①internet范围中应用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流程模式需要为每一个任务选择合适的internet应用;②Web服务[1]的出现,使得internet应用在技术层面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在业务层面,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即使完成相同任务的internet应用,也会因为供应商的不同,导致接口的不同。流程模式需要处理这些不一致。

    上述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的旅游行业中。旅游行业的用户是游客,每个游客对于每一次旅游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目前与旅游相关的Web服务数量巨大,范围涵盖了交通、食宿和旅游景区等,但是这些Web服务之间没有联系。游客对于一次旅游的需求不是单个的Web服务,而是一个完整的旅游行程。目前游客在旅游之前,不得不根据自己的旅游知识和经验,自行选择合适的Web服务,并且规划自己的旅游行程。

    综上所述,传统的流程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文献[2]提出过智能流程模式下的用户需求获取方法,但是文献[2]中没有明确提出智能流程的定义,也没有给出智能流程的构建方法。本文在文献[2]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面向服务的流程模式——智能流程(smartflow),并围绕着智能流程的即时构造,提出了实现方法。

    定义1智能流程(smartflow):三元组S= (T, R, C)为智能流程,其中T={T1, T2, …,Tn}表示构成智能流程的任务集合,任务由相应的Web服务实现;RÍT×T,是任务之间关系的集合;C是智能流程的约束集合。

    在智能流程中,用户只需要提出自己的需求,无需了解复杂的领域知识,无需对流程进行细致的规划和中间过程的安排,就可以得到一个周密安排的流程。与传统的流程模式相比,智能流程更加灵活、更加快捷、更加人性。在智能流程中,一个流程不再为众多的用户服务,而是为特定的用户服务;一个流程模型不再同时运行多个实例,而是仅有少量或者一个实例运行。智能流程追求的目标是让流程管理技术融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相关工作

    近年来,出现的Web服务组合技术对于智能流程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Web服务组合[3]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子服务进行组合,形成组合服务,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单个Web服务无法胜任的任务。目前Web服务组合的研究重点在于动态服务组合,主要的服务组合方法如下:①基于工作流的方法[4,5];②基于人工智能规划的方法[6,7];③基于图的方法[8,9]。上述服务组合方法在实现上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就是按照具体Web服务输入和输出的语义相似度,将各个Web服务按照其输入和输出进行连接,形成组合的Web服务。这种基于Web服务接口进行组合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接口之间没有匹配关系的Web服务,恰恰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组合的Web服务。比如与旅游相关的旅游景区预订、宾馆预订和交通预订的Web服务,相互之间在接口上没有关联,但是将其组合在一起,就能为游客提供完整的旅游行程,从而满足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

    3智能流程构造方法

    为了研究智能流程及其即时构造方法,本文以旅游为背景,构建了智能旅游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掌握着构造智能流程所需的资源,即领域知识和Web服务,在统一的描述方式下,能够处理用户需求,选择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即时形成智能流程。

    首先给出一个场景:王先生居住在北京,最近想外出旅游,放松自己。王先生向“平台”提出自己的需求,希望由“平台”为其构造一个旅游行程。王先生首先向“平台”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旅游的时间、费用和付款等信息。旅游行程中最重要的活动是确定旅游景区,因为住宿和交通都与旅游景区息息相关。游客不是旅游方面的专家,不了解旅游景区相关知识,为了得到游客明确的旅游景区方面的需求,“平台”根据掌握的旅游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服务,采用引导的方式,协助游客确定旅游景区。在“平台”与王先生进行交互的过程中,王先生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希望在中国中东部,游览山地型景区。“平台”在可利用的旅游景区服务中,找到了满足条件的景区,崂山、武夷山和华山。在旅游景区确定后,“平台”在可以利用的宾馆和交通服务中,为王先生选择合适的宾馆和交通方式,最后,按照交通时间最少或者交通费用最少的原则,构建完整的旅游行程。

    由上面的场景可以看出,智能流程的形成包括3个阶段。智能流程的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

    图1智能流程生命周期

    图1中的智能流程描述框架是一个语义描述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所有与智能流程相关的元素由一个统一的描述模式进行描述,这些元素包括领域知识、可以利用的Web服务和用户需求。智能流程描述框架是智能流程的基础。

    ①用户需求获取阶段。在智能流程描述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引导的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在上述场景中,就是获取用户关于旅游的各种需求。

    ②服务选择阶段。根据用户需求,确定满足用户需求的Web服务。在上述场景中服务就是选择合适的旅游景区、宾馆和交通方式。

    ③智能流程构造阶段。将具体的服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连接,形成智能流程。

    3.1智能流程描述框架

    智能流程的相关元素包括用户需求和构造智能流程所需的资源,其中后者包括领域知识和可以利用的Web服务。在智能流程构造的过程中,需求和资源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但是二者的描述方式之间存在着语义差异。如何用统一的描述机制对上述元素进行描述,消除语义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提出了语义智能流程描述框架,作为智能流程描述的基石。

    智能流程描述框架的目的是为智能流程的相关元素定义一个精确的和充分的描述模型,从业务和技术2个方面对智能流程的相关元素进行语义描述。本体[9]是共享概念的形式化描述。为了能够确保语义相互作用和信息处理,智能流程描述框架选择本体作为基本的数据模型,这意味着在智能流程描述框架中,所有的描述元素和所有的信息交换,均基于本体。

    近年来,关于语义描述的方法国内外有一些研究。Darpa组织提出的Web本体语言描述服务框架(OWL-S)[10]是OWL在语义网中的应用,它使用语义标记以方便Web服务能够被人和机器理解。OWL-S中包含了一整套本体,提供描述Web服务的词汇表,描述服务服务的语义。OWL-S的本体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描述服务“是做什么的”,服务是“如何工作的”和服务是“如何被访问的”。

[1]  [2]  [3]  [4]  编 辑:石美君
[相关新闻]
关键字搜索:智能流程  语义描述  即时构造  Web服务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