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15期 >> 深度报道 >> 正文
驱弊存利 相伴成长
2009年5月11日 09:52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舒文琼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我们除了看到网民数量继续增长、宽带接入更加普及等中国互联网产业欣欣向荣的利好消息外,还发现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趋势:2008年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较2007年增长近10%,达到35.2%,该年龄段网民首次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从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在未成年人群中普及也已成为趋势,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这一现象愈加明显。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中,9~11岁人群的上网比例为76%,12~14岁人群的上网更是高达89%。此外,互联网用户的低龄化趋势也非常显著,一些国家儿童上网的年龄甚至早至3岁。想象一下,一个呀呀学语的3岁孩子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认识世界,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互联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的大门,借助互联网,他们可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探索广阔的未知领域,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体会真实环境中无法体会到的身心愉悦。可以说,互联网提升了未成年人的生活品质,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精彩。

    但是,任何一个硬币都存在两面,翻开硬币的另一面,我们看到互联网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一些惟利是图的内容提供商在网上发布不良信息,扰乱了社会风气,毒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不法分子通过病毒程序进行攻击,获取了未成年人的重要信息,使得他们本人乃至其家人受到侵害;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荒废了学业,有的受毒害太深,以至于性格孤僻自闭,甚至产生了暴力倾向。现在,随着社交网站的兴起,一些新的对青少年不利的现象出现。例如,注册时填写的个人资料可被随意访问,给那些图谋不轨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未成年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轻信其它网友所言,易于上当受骗;有人恶意公布他人隐私,甚至虚假造谣,使得一些青少年受到巨大的心理伤害。种种不利影响妨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他们的家长对此忧心忡忡。据调查,在欧盟,一半左右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受网络暴力的侵害。

    作为先进事物的代表,互联网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使得互联网呈现出了两面性,呈现出利弊共存的特点。而未成年人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鉴别能力,再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就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更易于遭受到不利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地关闭未成年人通往网络世界的大门。因为总体来看,网络上的利大于弊,它对未成年人的有利帮助占了主要方面。此外,互联网的普及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其围堵阻止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不如驱弊存利净化产业环境,并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使互联网成为他们的好伙伴、好助手,带给他们更多乐趣和知识。

    要使青少年安全地使用网络,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打击不法分子,净化网络空间,尽量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因素,给未成年人提供尽可能的保护;二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尤其是互联网产业链上各方自觉行动,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三是呼吁家长关心孩子的上网安全,适当采取访问限制措施;四是鼓励未成年人采取自我管理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特别注意的是最后一方面非常重要,因为不法分子无孔不入,而政府和组织的力量毕竟有限,让青少年自觉抵制和自我保护,方能从根本上消除不法分子赖以生存的土壤。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重视,他们纷纷举起了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大旗,国际电联将今年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确定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就是为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今年初,欧盟启动了耗资5500万欧元的第三个网络安全计划,将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列为主要内容。欧盟还和国际电联设立了“加强网络安全日”,并和一些服务商签署网络安全协议;在我国,从“阳光·绿色网络行动”到“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监管部门近年来一直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状况将会得到改观。

    当然,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是个长期话题,容不得半点松懈。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攻击花样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监测和研究,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不给他们任何反弹之机。

    互联网利弊共存,只有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努力,有效合作,驱弊存利,才能给未成年人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517  电信日  儿童上网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