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381期 >> 技术应用 >> 正文
让知识管理自然“生长”
2008年8月25日 14:59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爱立信中国学院院长 伍晖

    在爱立信中国学院并没有知识管理这门课程,之所以要谈这个话题是缘自不久前和几个学员的谈话。他们都是中国通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就是知识管理在公司不能真正推广下去。

    这几个学员的公司都花了大价钱请知名咨询公司,从公司层面的高度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公司领导亲自推动,建立了完善的IT架构和软件体系,同时也把知识管理纳入了绩效体系,再逐渐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从搭建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角度来说这是绝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标准版”,自上而下,试图一气贯之。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这几家公司却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员工对知识管理的热情随时间不断减少,甚至只是因为绩效的原因才使用这套系统,它渐渐成为员工的累赘而形同虚设。尽管这几家公司也试图在企业中营造相应的企业文化,但是收效甚微。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借助爱立信在知识管理的方面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让知识管理能够落到实处并深入人心。

    先有土壤后种树

    2000年左右,爱立信开始在公司内推广知识管理,但是在路线上,爱立信走了和大多数企业“标准版”不同的路线,简单概括就是:先有草根文化,再建知识管理。

    对比大多数企业自上而下的“推行”路线,爱立信实际上选择了自下而上的“生长”方式。在爱立信公司有一个指导原则,那就是“文化优于战略”。这句话理解起来可以认为是文化大于一切,在实际工作中,爱立信一直坚守这条原则,甚至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的时候,战略也需要给企业文化让路。

    因为知识管理最终要全体员工使用,是一个全民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则,爱立信在建设知识管理时,从培育知识管理的文化开始,逐渐搭建和完善知识管理的架构、体系。

    为了能让更多员工喜欢和习惯使用知识管理的体系和工具,爱立信的知识管理最初更像是一个无所不有的内部论坛,其中不仅有和工作相关的知识,也有很多与员工生活相关的内容。除分类清楚的知识体系之外,商场的优惠券、保健的食谱、周末的体育活动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爱立信此时的做法主要是让更多的人使用知识管理的平台,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在上面得到帮助,时间长了让大家养成一种使用习惯。

    很多公司在建设知识管理的时候有点急功近利,希望能够马上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管理不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的工作,而是一种“变革”,一种能够改变员工工作习惯的变革,所以,推广分享与交流的习惯应该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样,爱立信逐渐培养出一种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文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直到2003年,当使用知识管理平台已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时,公司才出台相应的规定,去掉了与工作无关的内容,规范了知识管理平台的使用。

    此时与知识管理相对应的企业文化已基本形成,所以这种转变非常自然,在一个愿意使用和愿意分享的文化中,知识管理被整个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起来,2005年,爱立信更进一步,将知识管理纳入到绩效的考核之中,标志着爱立信知识管理体系基本建成。

    尽管爱立信知识管理建设时间比较长,但是因为先有文化后建平台,所以员工对于知识管理体系是自然而然接受的,没有强加给员工的感觉,所以员工们很愿意使用这个平台,确保了知识管理在爱立信的成功实施。

    做对三个关键点

    除了在战略上突出文化的作用之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必须在文化土壤上精心培育才能保证知识管理的健康成长。简言之就是做好三件事:选对知识、选对人、选对平台。

    选对知识

    所谓知识流是指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在不同部门与主体间的流动。在爱立信知识的分类全部按照与业务的相关度划分,整个平台被划分为200多个不同的版块,每一个版块都有明确的内容设置,使有需求的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知识的输入方面,爱立信注意知识的标准化,通过KPI指标强化员工的贡献率,对项目总结和优秀实践给予奖励,对于那些被提取次数较多的内容,爱立信将其重点整理和规范,这种做法大大提升的知识的严谨度,同样也加强了知识的重复性。

    选对人

    其次是找到合适的人来引导平台的运用。在爱立信,知识管理完全是全员参与的全民运动,开始阶段完全是自发的行动,所以找到适合的人就非常重要。

    在爱立信这样一个工程师文化鲜明的企业中,各个论坛版主基本上是业务能力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在员工中是知识丰富的专家,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和权威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知识管理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才能做好,否则知识管理就缺少活水源头,没有了知识来源。

    在这方面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知识管理纳入公司工作流程。千万不要把知识管理做成了员工的额外工作,不能寄希望于雷锋型的员工站出来共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或者强制要求每个部门多长时间应该奉献多少内容等。应将知识管理纳入公司工作流程,明确每个流程节点应该产生怎样的知识,需要哪些知识,如何将知识共享出来等等。

    选对平台

    最后就是选择合适的平台。知识管理的平台最好能够和公司的培训、人力资源等有着开放的接口,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广泛学习的门户,同时要积极推进线下的一些活动交流,因为网络的交流是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线下的活动对于完善知识平台的文化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知识管理勤诊断

    很多已经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并实施了知识管理的企业,可对本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做一个诊断,看一看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以便于更全面深入地推进知识管理,提升组织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成熟度。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评估,也可以称为3R:RightKnowledge(内容)、Right People (人文)、 Right Infrastructure (支撑与管理),这正是知识管理需要决策及实施的重要领域。每个方面又可以分解为四个维度, 例如内容方面,可以从业务吻合性、不可解码性、形式合理性、创新贡献性几个维度来检测。

图 企业知识管理评估诊断

    如果把评估结果绘成图画(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不同企业甚至不同部门的状态千差万别。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些说明知识管理成熟度不同,有些说明企业/组织的战略导向不同。在所有维度上获得最高分数不一定是终极目标,但各企业组织应该为自己设定最佳值。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ICT  支撑  爱立信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