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71期 >> 新闻评论 >> 正文
本土B3G首次练兵 新成果参与抗震救灾
2008年6月18日 13:54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鲁义轩

    在本次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图像传输、视频传输中担当重任的,是由上海微系统所、声学所和计算所最新自主研发的名为MiWAVE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这也是该系统首次在实际应用中亮相。

架设于灾区的MiWAVE基站通过卫星等多种接入方式与网络相连。

    这套系统是我国B3G/4G研发系统中的一项最新研发成果,在四川地震发生后,应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紧急求助,该科研队的23名科研人员携带5套基站及30台移动终端到达北川,在第一时间架设起无线通信网络,并与卫星系统连通,顺利实现了各救援分队、救灾指挥点、新闻站之间的宽带连接,以及相互间的应急通信视频传输。据称,为了应急,有些设备甚至是科研人员临时从杭州等地的MiWAVE试验现场拆下来的。

    借助卫星实现的高速传输

    这个科研队的带头人、上海微系统所教授卜智勇和他的同事在从抗震救灾行动中抽空到北京参加会议的间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据卜智勇介绍,MiWAVE系统在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快速地传输灾区图像和视频。该系统可以在没有固网和移动网支撑的情况下独立工作,不仅使指挥部门能够实时了解灾情和救灾现场的状况,同时实现了其与上下级机关的顺畅联系,为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通信保障,并且还使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迅速就地发布新闻成为可能。

    采访中,卜智勇多次提到要“感谢卫通的大力支持”。据介绍,此次用于北川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采用了UHV频段传输,该系统的各终端通过宽带无线多媒体空中接口接入基站,在当地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骨干网无法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基站最终通过卫星接入、微波中继、地面固网接入(ADSL、Cable)等多种接入方式与IP骨干网和互联网相连。

    采访中记者得知,MiWAVE系统最初是被四川重灾区北川、绵阳等地的抗震指挥部采用,随后青川等多个地方的指挥中心也联系上了科研队,要求架设MiWAVE系统,这些地方的指挥中心还调配了部分兵力来支援科研人员对MiWAVE系统的运输、安装等工作。

    卜智勇介绍,在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使用的宽带无线多媒体系统可以提供3~10km的接入半径,最高可支持150km/h的移动速度;支持高带宽的数据吞吐量,单基站可支持70Mbit/s传输速率,理论峰值速率达到100Mbit/s。该系统无需固定通信频道,可通过自动扫描获取可用频率;在道路损毁、无法进行车载通信的情况下,系统还可通过单兵徒步携带基站设备进行架设;其终端可通过使用背包电池或者汽车点烟器,配备于单兵、汽车、无人机等多种载体。

    为科技救灾提供范例

    参与救灾的科研人员反映,本次地震的几个重灾区县城及下属乡镇的基础电信设施损毁严重,手机信号极难保证,与互联网的联系更是彻底隔绝,几乎成了“信息孤岛”。到达灾区后,科研人员在极端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数小时内就搭建好基站等系统并完成了与卫星等系统的连通。

    目前,针对抗震救灾中的通信问题,卜智勇与科研队还准备向国家相关部门提议,尽快建立国家级的宽带无线预警系统,而且系统要独立于传统电信网络,由国家独立管理,这样才能在地震、洪灾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建立起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保障体系,避免线路损毁等情况对应急指挥通信的影响。

    “事实上,正在应用的这套MiWAVE系统就能够在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和地面通信系统遭到破坏时,保证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点对多点宽带无线通信传输。由于该系统采用了多天线、多载波等最新移动通信技术,传输速率比现有的商用移动通信技术高出100倍以上,可用于中、高清晰度的视频传输。”卜智勇表示,“在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MiWAVE系统的应用,可成为科技救灾的一个范例。”

    另外,在本次抗震救灾的远程救援应用中,MiWAVE系统将日本救援队在北川一中挖掘现场的实时情况传送到了指挥部;在多媒体传输的应用中,湖北卫视、江西卫视以及新民晚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等几十家媒体单位通过MiWAVE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回传了音频、视频和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在远程医疗的应用中,系统还为野外临时医疗点、医院、指挥点之间的视频通信搭建了平台。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地震  抗灾  B3G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