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70期 >> 抗震救灾系列报道之三 >> 正文
与死神擦肩 架起映秀上空永不消失的电波
----——记中国移动青年突击队员王锐
2008年6月11日 14:21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李明达整理

    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灾区道路、电力、通信全面瘫痪。汶川、理县、茂县、平武、北川瞬间与外界失去联系!生命告急!抢险告急!通信告急!早一秒抢通被阻断的通信,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5月15日,中国移动南充分公司王锐作为青年突击队员成功跨越死亡地带,第一时间打通映秀与外界的联系。在随后的四天三夜里,王锐所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成为解放军部队、武警部队和阿坝州委指挥部对外联系的重要通信工具,也是映秀镇唯一的“生命通道”。

中国移动南充分公司 王锐

    5月27日晚,当王锐完成了半个月的抗震抢险任务,从灾区映秀返回南充的时候,同事们都说他黑了、瘦了。手臂上还在脱落的皮肤,是灾区留给他的纪念。在抗震救灾中,王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移动人在灾难面前的那份责任和坚持。

    空降映秀 当大地还在颤抖时

    13日凌晨2:00,正在值班的王锐接到命令:“马上到成都待命,随时准备支援灾区,为政府抗震救灾提供通信保障。”与家人简单道别后,王锐匆匆踏上了征程。

    “我于13日凌晨5点左右到达成都。”王锐回忆说,“抵达后,省公司立即组织我们召开简短的会议,李华总经理亲自布置任务,要求我们不辱使命,还讲授了应急知识和生存技巧,并告诉我们:‘灾区情况万分危急,但首先要学会生存’。”

    5月1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值完夜班的王锐正准备前往休息地,突击队队长叫住王锐说:“我们派你前往一直与外界无任何联系的漩口镇。现在马上坐直升飞机到映秀,再转冲锋舟,到陆地后徒步进入灾区。小伙子,身体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早就等待着奔赴灾区。”王锐激动地回答道。

    上午8时,王锐携带着油机和海事卫星电话赶到凤凰山军事机场。所有人员都已整装待发,王锐登机后,飞机立即全速飞往与世隔绝的映秀。

    半个小时后,当直升飞机在映秀镇废墟中的一块空地上降落时,呈现在王锐眼前的映秀镇一片狼藉、满目疮夷。第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场面,除了震撼、沉痛,王锐找不到任何词句来描述他当时的心情。

    由于映秀处于震中位置,受灾异常严重,加之天气原因,部队首长与阿坝州委书记当即研究决定取消前往漩口,就地在映秀镇成立抗震抢险指挥部。王锐因此也留了下来,并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天三夜。

    与死神擦肩不辱使命

    “以前没坐过直升机,这次坐军用直升机飞到映秀镇,下飞机的时候轰鸣声震耳欲聋,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吹跑了。”飞机将要降落时,颠簸得厉害,卫星电话几次差点滑落,王锐死死将卫星电话抱着,生怕有什么闪失。

    在映秀,王锐所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是惟一的“生命通道”。四天三夜,王锐一直不敢睡觉。因为,在那里只有他懂得如何维修可能出现故障的卫星电话。但,危险无处不在,王锐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死神居然离自己那么近。

    17号深夜,映秀镇狂风四起、雷雨交加,王锐立即出门保护卫星电话天线。突然,强烈的余震袭来,只听“嗖……”的一声,一段碗口粗的木桩擦着他的头皮飞过,王锐惊出一身冷汗,但所幸,人和设备都安然无恙。

    永不消失的电波

    在映秀期间,王锐感受到了受灾群众对信息沟通的渴望。自5月15日上午进入映秀,王锐手上的卫星电话几乎没断过。

    随着救援工作的展开,到15日下午时,进入映秀镇的救援部队和医疗队伍人数达到了数千人。此刻,映秀灾区急需大量的食物、水和药品帮助救援部队和当地老百姓维持生命,同时保证伤员的病情得到控制。

    王锐立即拨通省救援指挥部电话,报告灾情。省救援指挥部在获悉情况半个小时后,给映秀镇空运了第一批水。随后,更多的食物和药品源源不断运来,老百姓心里踏实了,救援人员抢险更有劲了。看到这些,王锐也兴奋不已。

    “是救援指挥部吗?我是映秀镇,消防官兵在废墟中发现了一名被困120多小时的生还者,目前正在紧急施救,能否派直升飞机过来?”17日下午,映秀指挥部激动地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省救援指挥部汇报消息。12小时后,被埋将近140个小时的伤者成功脱险,随后立即被送上直升飞机前往成都进行救治。目送着飞机升空,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最初,大部分电话往来都是协调救援,但很多普通老百姓急切盼望与外界亲人联系,纷纷找到王锐说情。面对受灾群众迫切的需求,王锐在征得领导批准后,利用救灾指挥联络的空闲时间安排老百姓通过电话报平安。

    在短短一天时间里,王锐亲眼目睹了灾区同胞痛失亲人的欲哭无泪和家人平安的喜极而泣。

    “房子垮了,家里人都遇难了,只剩下我一个。”一位50多岁的老伯打完电话,默默转身离去,在他的眼里已看不到泪水。

    另一位母女,从大山深处走了三天三夜出来,就想给远方的亲人打个报平安电话。电话接通时,电话两端的亲人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危难时刻,中国移动海事卫星电话不仅连接了救援指挥部,也连接了灾区人民与亲人的心。

    四天三夜方显男儿本色

    在抢险中,抢险人员走到哪里,王锐寸步不离地跟到哪里,为了不耽误抢险人员的联络,王锐只能在抢险空隙时吃点面包,喝点水。由于食物严重匮乏,一天只能吃一袋面包,喝半瓶水,有时一天只能吃半袋面包。

    在第二天的抢险中,抢险人员抢救出映秀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当救护人员要求给这名中学生喝水时,王锐立即将自己的一瓶水交给救护人员,还把自己仅剩的口粮一袋面包送给被抢救出来的中学生。

    连续76个小时不眠不休,仅靠一点面包和少量的瓶装矿泉水充饥……

    为了给油机补充机油,四个人抬着200多斤的油机飞奔一公里……

    手指被刺破,鞋底被磨穿……

    “如果不是地震,真的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这么大的潜能可以挖掘。”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王锐深情地说,“苦点、累点、饿点没有什么,只要我的努力能救出更多的同胞,我的工作也就有意义了。这是我个人的责任,更是我们中国移动员工的责任。”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地震  通信保障  移动员工  王锐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