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诺基亚雄居中国市场为何不见染指TD?--要闻--通信世界网
观 察   研 究    批 评   推 介   运 营 观 察    制 造 业 观 察    监 管 论 坛    SP 观 察    手 机 论 坛

首页 >> 今日评论 >> 要闻 >> 正文
诺基亚雄居中国市场为何不见染指TD?
2008年2月25日 09:24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小刀马

    【笔者系通信世界网今日评论专栏作者】

    近日,诺基亚公布了其2007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7070万部手机,市场份额达到35%,年增长率为38.6%,连续四年领跑市场。其中融合终端产品(智能手机)销售了6000万部,占53%的市场份额。2007年,诺基亚在全球销售了4.37亿部手机,销售额为510亿欧元,利润率15.6%,市场份额上升到40%。

    诺基亚表示,该公司对今年中国区业绩继续保持乐观,将加强互联网融合终端手机开发以及更深入地进入中国农村市场。“未来中国市场的增长重点则是融合的移动终端和低端的农村市场。”诺基亚中国营销的全球副总裁邓元鋆表示,未来的一年,诺基亚将尝试新的销售渠道,构建领先的零售体系,尤其是将农村市场的覆盖作为重点工作。

    很显然,诺基亚在走两个方向的策略,一方面是继续领跑高端,也就是加强互联网融合终端产品,比如我们知道的N96等;而另一方面诺基亚将更深入地进入农村市场,可见在低端市场,诺基亚也非常重视,我们知道中移动的很大一部分新增用户就是来自农村市场,可见农村市场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相对而言农村市场对手机更希望是价格优惠的产品,诺基亚加强在这个市场的布局,也说明经过四年的领跑之后,诺基亚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已经非常细致和准确。

    目前,诺基亚全球13%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中国是诺基亚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中国员工占诺基亚全球员工的12%。目前中国市场诺基亚的累计用户已经超过1.6亿。众所周知,中国已经启动TD终端的测试和采购,但是在中移动的首次采购中标的企业中却没有诺基亚的身影,为何诺基亚这个在中国市场占据了35%份额的手机巨头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染指TD终端呢?难道中国的3G标准还无法入了诺基亚的法眼?

    中国的TD建设以中移动牵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可以预见的是在奥运期间必然会成为3G应用的第一主力军,其他的标准目前来看还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技术,更何况TD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是板上钉钉,按理说诺基亚应该在这个领域有所表示才对,为何迟迟不出牌呢?

    其实,诺基亚之前也已经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将推出自己的TD手机终端,目前市场传出消息称中移动已经开始启动第二轮的TD终端采购,在产品数量上又有所增加,相信会有更多的厂商要杀进TD采购市场,诺基亚是不是能赶上这班车呢?

    我们知道诺基亚在TD产品方面也有一些布局,其旗下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通过注入新技术,加强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并负责TD-SCDMA产品的市场、销售、工程及服务。根据协议, 鼎桥将作为TD-SCDMA无线接入产品开发的研发中心,为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和华为提供TD-SCDMA无线接入产品。2008年,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和华为将向鼎桥提供领先的技术平台,支持新的TD-S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的推出。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和华为作为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将直接负责面向客户的TD-SCDMA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市场、销售、工程及服务,凭借端到端的实力,全力支持客户的业务需求,促进TD-SCDMA解决方案的实施。

    但是在TD终端方面,诺基亚没赶上中移动采购的第一班车,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TD的发展很多厂商都心存观望的态势,并没有积极参与。更多的还是集中精力在WCDMACDMA2000方面,毕竟这些应用目前市场相对更成熟一些,应用的范围也更广一些,而TD的发展主要的市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式发牌照,因此厂家观望也无可厚非;不过随着中移动采购的加大力度以及中国有关部门的决心,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手机厂商会加入到TD的阵营中来,今年上半年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的国际厂商将获得TD的许可证,并进入到中移动的采购视野,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有理由相信TD的建设和发展会进入到第一个高潮。

    (以上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仅限于合作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通信世界网”及作者“小刀马”)

编 辑:火王
相 关 新 闻
关键字搜索:诺基亚  TD  手机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作 者 资 料
小刀马
长期耕耘在互联网上,在多个IT网站设有专栏,曾经获得最佳IT评论员。用一种平民的思想思考IT业,感怀网络的变迁。
周 新 闻 排 行 榜
特 约 评 论 员
责任编辑:高 媛 投稿信箱:pinglun(@)c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