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联发科将因山寨机的衰败而没落--要闻--通信世界网
观 察   研 究    批 评   推 介   运 营 观 察    制 造 业 观 察    监 管 论 坛    SP 观 察    手 机 论 坛
首页 >> 今日评论 >> 要闻 >> 正文
联发科将因山寨机的衰败而没落
2008年11月18日 10:18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磐石之心

    最近,看到几篇有关于台湾手机芯片制造商联发科(MTK)的新闻,其中关于联发科将实施新的供货模式—“一对一”,和依靠联发科芯片,国产山寨机大规模的进入海外市场,这引起了笔者对中国国产手机市场的担忧。

    对于联发科针对下游代理商采取的“一对一”模式,笔者认为这表明联发科已经对山寨手机不抱希望,而山寨机进入海外市场并影响到国产手机的出口,这也再次让证明了联发科必须要远离山寨手机市场。

    山寨手机市场极度缩水

    由于媒体的持续炒作,让山寨机似乎成了手机市场里的“英雄”。一般媒体都将山寨机视为创新的典范,并且认为国产手机应该向山寨机学习创新精神。笔者不得不说,这只是一个媒体的假性认识,山寨手机市场已经陷入了寒冬,而且将越陷越深。

    笔者通过多方咨询,了解到当前山寨手机市场已经没有往日的红火,变得日益冷清。这或许和金融危机影响了消费者换机热情有关,但是山寨手机市场无规则的恶性竞争,以及无质量和售后保证的营销体系则是决定其低迷现状的关键所在。

    一位山寨机市场的朋友告诉笔者:“山寨手机市场已经是大大的红海,卖手机不如卖白菜,利润低的可怜,我已经放弃做山寨手机改行做首饰生意。”山寨手机市场的无序和恶性竞争是这个行业特点决定的,太多的个人手机作坊泛滥成灾,这成了山寨手机市场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

    市场规律决定了优胜劣汰,也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山寨手机市场必须要洗牌才能够生存,小的手机作坊因无能力参加更激烈的价格战而宣布死亡,有实力的山寨手机则向品牌手机靠拢,比如天宇、金立等品牌的前身就是山寨手机。

    海外市场成国产手机利润源泉

    一直以来,国产手机企业都依靠出口获利,这也是行业里尽人皆知的事情。毕竟在中国市场上,国产手机遭遇外资品牌和山寨机的双重压力,份额已经不足15%,海尔手机、TCL手机、康佳手机等等国产老牌手机企业纷纷依靠出口获利。而不注重出口的手机企业夏新已经濒临破产,这也充分的证明了出口是国产手机的救命稻草。

    然而在国产手机依靠出口掩口残喘的时候,山寨手机又开始踏入海外市场与国产手机拼抢份额。但是由于山寨手机质量差,服务差,虽然在价格上有优势,但是低品质必然导致外商对整体中国手机的不信任,也必然影响到国产手机企业的出口。

    山寨手机由于自身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和品牌知名度,所以已经开始被逐渐边缘化,也不再是联发科芯片的最大客户。同时,他们的存在正在危害国产手机的利益,而国产手机则是联发科芯片的最大用户,对联发科的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要求联发科必须要考虑国产手机企业们的利益,放弃山寨手机是拯救国产手机也是拯救联发科自己!

    联发科放弃山寨手机势在必行

    在2008年通信展上,笔者也和联发科的相关人士进行了交流,也能够体会到联发科的目标,那就是让五大外资品牌也能够采用联发科芯片,同时也要对TD手机芯片进行布局,并获得运营商的青睐。

    而联发科的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优质的产品和优秀的品牌为基础的。一直以来联发科都是黑手机的代名词,这顶又大又臭的“帽子”让联发科获得了部分利润的同时,还大大损伤了其品牌。联发科要考虑放弃山寨手机,要走品牌化的道路,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他们自己的未来目标。

    此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走品牌化之路,获得品牌手机企业的青睐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经济危机最先死掉的肯定是那些没有品牌的山寨手机,为了获取一点点的利润,最后被国产手机企业抛弃这无疑是不值得的。

    而且在TD手机芯片上没有获得利润的展讯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战略问题,继续抢占国产手机市场似乎是他们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这也决定为了国产手机企业的利益和自己的品牌,最后放弃山寨手机。

    后记:联发科因山寨机的兴起而兴盛,或许也会因为山寨机的衰败而衰败。未来的手机行业必然是以品牌作为竞争的法宝。在智能手机、3G手机成为主流的未来通信市场上,联发科将逐渐走向没落。

编 辑:高媛
相 关 新 闻
关键字搜索:联发科  山寨机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作 者 资 料
磐石之心
消费电子行业专家、学者,多家媒体特约作者,主要研究方向通信,手机,家电,连锁经营,互联网,电脑 丰饶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对比.
周 新 闻 排 行 榜
特 约 评 论 员
责任编辑:高 媛 投稿信箱:pinglun(@)c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