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手机多媒体应用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强烈呼吁国内通信企业建立类似TD联盟的“专利联盟”。就国内移动终端技术创新,他说:“目前国内跟别人已经很紧,但是有很多事情国内还没有把自己的优势真正发挥起来,有好多东西是散在外面,如果能够结合起来会出现很好的效应。”他进而以媒体的处理技术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汉字输入,应该是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包括汉字键盘输入和手写输入,这些原创都是国内的,但是现在在移动终端里面,大量的汉字输入的专利都不在国内。总的来说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国内搞的汉字输入不下几十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很好的把国内自己的内容结合起来。”
显然这不是个案,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走出技术创新上“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误区,鲜有通过技术合作把一些技术集成起来做成创新产品的案例。
而在国际上集成创新已成趋势。美国学者亨利·切萨布鲁夫撰写《开放式技术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赢利的新规则》一书时就强调说,企业通过开放式技术创新,有选择地调动外部所有要素,并从中选取可用技术,这是企业减少自主研发风险,提前获得市场优势,共同推动整体价值链提升的必然举措。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调查,美国硅谷中的很多企业非常擅长开发产品所需要的某项特定技术,但不擅长将诸多技术集合成为创新产品或从一系列技术中产生产品。中国的企业逐渐成了市场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往往过分看重了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并没有养成竞合思维。
当然也有做得比较好的案例。韩国三星在近期的技术发展中倚重“强强合作”,即与其他世界顶级的科研公司合作研发新科技,如与索尼共同发展第7代液晶体显示器及与IBM共同开发更精密的闪存内存。每年,三星平均有十多次“强强合作”的发展机会,而通过“强强合作”,三星既可以研发出新的技术,又可以降低研发的风险。
现代商业竞争中,要想成功先要学会整合资源。
在成熟的通信市场中自有技术成果已经不等同于完全的自己研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走出”封闭式”创新的壁垒,利用内部研发的杠杆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集成创新,并由此共同分享外部价值。一个例子是高通。高通是3G市场知识产权的掌控者,然而它并不是封闭性的技术守候者。当3G通信时代更强调以个性化的应用功能占据市场,移动运营商纷纷以增值服务体现自己的竞争力,高通力求更多地借助于合作伙伴推广BREW平台,并试图将BREW成为3G应用的开发标准。
“现在孤立创新变得越来越难,高通会联合所有一切可能的伙伴。”高通公司前任总裁艾文·雅格布在访问中国时说。
切萨布鲁夫把企业向开放式创新转变的动因归结为三大破坏性因素所致:一是通信手段成熟加快了知识传播速度、客户、商业伙伴、竞争者等拥有相同的信息选择权;其次,员工的高流动性以及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得不同企业开展竞争时.很少企业能够从纯粹的原始技术创新中获得竞争优势;再者,风险投资成为推动技术商业化的催化剂。
“这就意味着创新外部化。我们要对那些产生价值的资源和创新动力进行重新建构。在更加标准化的创新平台上追求共赢。”切萨布鲁夫说。
·中国通信业呼唤“专利联盟” [8/10] |
·高通涉嫌侵犯博通专利遭美进口封杀令 [8/9] |
·布什行政当局决定维持ITC的专利案裁决 [8/8] |
·iPhone手机再惹官司触摸屏被控侵犯专利 [8/7] |
·对称码或成手机输入法 可省10亿专利费 [7/31] |
·中外通信企业受制专利垄断 CDMA演进趋向WCDMA [7/27] |
·看好中国TD市场 专利问题存在较大分歧 [7/27] |
·多普达进入CDMA集采 将打破高通专利垄断 [7/27] |
·TD专利分歧严重 高通处相对较为主动地位 [7/26] |
·从高通的动向看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与专利” [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