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多个采访场合听到了不同专家关于手机多媒体发展局限性的看法,其中最一致的一个观点就是:尽管日韩的移动多媒体快速发展不断积累着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国内业界也在热炒手机视频、手机动漫、手机游戏,但在技术驱动已经不再成为瓶颈的当前,产业链应该清楚认识到,手机多媒体的市场驱动却还远远没有到位。
实际上,从运营商在新业务上下的功夫以及用户反馈来看,目前真正对用户有吸引力的手机多媒体业务屈指可数,中移动的“无线音乐俱乐部”算是一个。
而中移动人士近日在公开场合透露的“无线音乐俱乐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6月开始,“无线音乐俱乐部”用户数已达5000万户,仅仅从拓宽音乐发行渠道这一个方面来看,就极大刺激了传统唱片行业。更有传闻透露中移动近日会联手英国私幕集团洽购百代唱片,显然中移动是惊喜地获得市场回报而进一步加大了对无线音乐的投入力度。
可惜成功的目前还并不多。手机多媒体市场驱动力远远不够,除了无法即刻改变的网络传输能力,大致可以归结为3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运营商虽然已经把“以用户为中心”挂在嘴边进行着转型,但至今在新业务推出上,似乎还没有真正站在消费者角度全面考虑过收费问题,例如,很多与移动多媒体、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业务,基本上都是针对后付费用户推出的,而占据全部手机用户数大部分份额的预付费用户,先天在业务体验上缺少运营商的支持,这些用户中,又包括数量庞大的学生用户和青年用户。用户对新业务的体验好坏决定着业务的发展速度,而这部分用户因为计费模式的限制,在新业务体验上趋于空白,又如何会推进新业务的快速普及呢?
不难发现,业内一谈到手机多媒体的资费问题,大多都关心数据业务如何计费、用户付费是包月形式还是按流量计费,却一再忽视着预付费群体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是国内不健全的音乐、视频版权问题,当然这个不仅仅是运营商、SP在开发和推广多媒体业务时遇到的问题,而是颇有“盗版、侵权屡见不鲜”的中国特色的根源问题。据悉今年4月,国内建立了一个针对数字作品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但在这些措施出台的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在人们的呼吁声中迟迟没有露面。
数字加密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多媒体业务传输等环节上实现多媒体内容的版权保护,不过需产业链各方合作推进。
还有一个原因,即技术实力强的、有产业责任感的CP和SP,似乎还是少数。瞄准短线型的火热业务,以尽快获利为目标的SP几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实际上,与运营商同时面临转型的SP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国际投资者也在寻找可靠的、可以做长线业务的投资点,如果将来中国投资领域可以像日本、韩国那样,关注技术实力比较强的SP,在专业技术领域、长线业务领域做一些深度的挖掘,并且SP为了自身发展建立起产业责任感,才能促使产业各方共同把手机多媒体的机会把握住。
·手机多媒体“口头热”折射的是市场驱动缺失 [8/1] |
·手机多媒体化驱动移动应用引发手机构件化 [7/24] |
·2007年手机多媒体应用大会 [6/15] |
·2006中国手机多媒体大会顺利举行 [11/6] |
·2006中国手机多媒体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10/12] |
·2006首届中国手机多媒体大会11月北京举行 [10/8] |
·2006年手机多媒体IC产业研究报告 [9/5] |
·中国手机多媒体应用高峰论坛11月在北京举办 [8/23] |
·2006中国首届手机多媒体应用大赛暨多媒体论坛 [8/15] |
·手机多媒体芯片受宠风投 启明下单上海 [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