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进军互联网:中移动须知贪多勿得--要闻--通信世界网
观 察   研 究    批 评   推 介   运 营 观 察    制 造 业 观 察    监 管 论 坛    SP 观 察    手 机 论 坛

首页 >> 今日评论 >> 要闻 >> 正文
进军互联网:中移动须知贪多勿得
2007年11月28日 15:39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耶兰特

    中移动进军互联网的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近年来中移动更是围绕移动互联网推出了多项业务。据了解,中移动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业务主要包括手机报、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支付、手机定位。除此之外,中移动还推出了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免费邮箱、无线音乐等业务,更多的相关业务则正在筹备之中。日前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还透露,中移动与微软、Google在手机操作系统研制上已有合作,他表示,“中国移动已在积极参与操作系统的研究,并将在研究院建立一支很大的队伍研究手机的操作系统。”如此看来,中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可谓是全面开花,无处不在。但笔者以为,中移动在大展拳脚的同时,须谨记贪多勿得的道理。

    业内分析人士曾明确指出,中移动全力打造“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误区,因为狭隘的WAP最终会被淘汰,手机全面拥抱互联网无疑大势所趋,而且这一趋势将随着3G的普及而越发明显。所以,中移动在互联网上的投入图谋的自然是网站内容这一块。但这方面不管是都已经出现了赢家通吃的集中化现象,腾讯和微软在即时通讯、百度和Google在搜索引擎、新浪和搜狐在门户网站上的地位,根本就是难以撼动的。近日宣布退出新闻门户TOM公司,就是明证。而国内的新浪、网易以及国外的雅虎等企业都曾在即时通讯领域发力,但皆未能撼动QQ和MSN分毫。

    中移动经过了长达4年时间的准备后,2007年6月正式推出了名为“飞信”的即时通信业务。当时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飞信”将直接QQ和MSN两大即时通信软件形成威胁。但实际上市场很快就证明了“飞信”的竞争力并不够强,因为“用户多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使用习惯,这个时候再去推广这样一个类似的业务是很困难的”。这一点值得中移动引起警惕,因为它看好的很多互联网业务,都已经存在着强有力的竞争对象。当然,中移动也可凭借自身对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来为自己所推出的业务给予方便,其针对无线互联网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当移动互联网全面拥抱传统互联网后,失去中移动保驾护航的各项互联网业务又凭什么来应对竞争者的打压?

    不过,身为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移动不仅具有资金、规模上的优势,三亿多的手机用户更是它用于推广互联网业务的一大动力。近日中移动开始B2C业务的试运营,用户用手机或者互联网登录名为“移动影音书刊俱乐部”的B2C网站,就可以购买影碟、唱片、书刊、书籍等商品,并通过手机话费作支付。与淘宝、易趣、卓越等现有电子商务网站的最大区别,是用户无须任何第三方网络支付,用手机话费就可以直接支付,商品费用会在用户的手机话费中直接扣除。这一点对于嫌麻烦的用户来说,很有实用价值。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得到用户认同,那么随着更多交易产品的推出,中移动将迅速扩大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影响力。只是很遗憾的是,中移动其实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因为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银行已经非常流行。而且由于政策等因素,手机支付上有诸多限制。

    因此,笔者得出结论,由于国内互联网市场已经逐渐步入成熟期,市场空白越来越小。中移动进入这一市场的时间较晚,又缺乏行业经验和技术和积累,不宜四面出击,处处树敌。中移动应当摆正心态,放下架子,是找准一个突破口,以资金和规模的优势迅速让某一业务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再以此为基础拓展其它方面的业务。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莫不是以专注为起点,如即时通讯之于腾讯、搜索引擎之于Google与百度。中移动有必要对此引起重视,慎防贪多勿得。

    (本文系通信世界网今日评论专栏稿件,谢绝转载,刊登只为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 辑:高媛
相 关 新 闻
关键字搜索:互联网  中移动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作 者 资 料
耶兰特
长期关注中国及世界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公开发表过多篇行业分析和产业评论文章。
周 新 闻 排 行 榜
特 约 评 论 员
责任编辑:高 媛 投稿信箱:pinglun(@)c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