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MS >> 技术 >> 正文
 
IMS互联互通测试结果低于预期
http://www.cww.net.cn   2009年12月7日 10:26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张南

    中国移动启动IMS招标,这家运营商即将开启全球最大的“IMS运营实践”——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预示着“IMS的春天来了”,但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魏冰在第四届IMS发展战略高层咨询会上表示IMS仍处“低谷或爬坡阶段”。

    InfoneticsResearch在12月1日发布IMS研究报告,证实了魏冰的判断——关于“低谷”,2009年IMS厂家收入较2008年下降30%;关于“爬坡”,2013年全球收入要比2009年翻番,达到16亿美元。

    报告同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爱立信的IMS设备部署量稍微领先,但第三季度,华为的CSCF(CallSessionControlFunctio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销售额已经占据上风。

    中移动欲打破“垂直业务体系”

    记者在IMS战略高层咨询会上了解到,此次中国移动IMS招标包括核心网设备、业务平台、接入侧设备和终端四大部分。前期参与设备测试的中兴通讯、华为、爱立信、上海贝尔以及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将会参与投标。

    中国移动试图通过部署IMS打破现有“垂直业务体系”,魏冰用自己的调研阐释中国移动的诉求,“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业务,导致中国移动每家省公司的业务平台都有上百个,从终端到规划控制以及整个业务接口,每一项业务都要用独立的平台提供支持”。

    “之前,运营商的所有业务必须由交换机支持,如果我们要提供一个全球漫游的业务,几乎要了解全球运营商每一个关口局、端局、汇接局的数据。”魏冰表示,“IMS将业务从交换机中剥离,交换机只需处理计费、路由、寻址,中国移动认为IMS架构将有助于运营商大幅压缩运营成本。”

    互联互通抵御“互联网冲击”

    除去中国移动即将对IMS进行招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进行大规模测试。据了解,中国联通在北京、辽宁、山东等多省市开展了IMS试点工作,并成功实践了IMS运营支撑项目,完成了基于IMS的融合计费以及端到端的运营支撑系统的研究。而几年前,中国电信就已委托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完成IMS实验室测试工作,并展开外围测试。

    与很多专家观点不同,中国联通副总裁腾勇认为“移动核心网电路域生命力很强,固定语音网主要实现窄带业务”,他表示,“网络演进并非运营商部署IMS的主要驱动力”。

    腾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从运营商网络现状来看,“全业务融合、互联网冲击、开拓新业务是推动运营商部署IMS的最大动因”。

    “互联网冲击”被腾勇重点提及,“互联网的众多应用使得传统电信运营商正逐渐变为‘管道商’,除此之外,虚拟运营商正试图通过VoIP、即时通信等抢夺传统电信业市场”。在此背景下,腾勇认为,互联互通的IMS网络是电信运营商联手对抗虚拟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有力武器”。

    关于互联互通,参与中国移动招标的某设备厂商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的测试就主要集中在网络和多厂商之间的互通,单一设备测试已经没有明显问题”。该人士认为“在中国,各运营商、各省都要单独建设IMS网络,这就导致‘互联互通’尤其重要”——而记者从IMS论坛了解到,现阶段,在各运营商主导的测试中,互联互通测试结果低于预期。

    除去统一业务平台和“抵挡互联网冲击”,该设备厂商相关人士将运营商发力IMS上升到“博弈”层面,“中国移动对IMS的需求非常有针对性——采用IMS提供政企服务和固定服务,争取原本不属于它们的企业用户”。对于中国联通,他认为“进攻”是关键词,“除去整合原有固网业务,中国联通通过IMS的多媒体能力对中国移动发起进攻,因为联通在多媒体业务方面比移动差一点”。而对于在CDMA标准和固网业务方面具备优势的中国电信,“它们综合了移动和联通的诉求,并希望通过IMS改造原有的业务模式”。

    全球部署规模仍有限

    “移动核心网CS域和固网软交换全部退网;核心网完全融合,多种接入方式统一接入IMS核心;用户数据实现统一管理。”中国联通腾勇这样定义IMS的长期演进。

    与中国联通相同,在国际范围内,大多主流运营商都将IMS作为战略转型的技术选择,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总工程师续合元认为IMS实际部署的网络规模及业务需求仍十分有限,“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运营商利用IMS实现固定、移动网络融合”——他的观点与中国移动魏冰的“爬坡阶段”不谋而合。

    “在固定运营商方面,德国电信和法国电信试图通过IMS进行网络改造,但到目前为止,仍未部署规模网络;而at&t、T-Mobile、软银等移动运营商希望向3G用户提供诸如即时通信、视频共享等多媒体业务,但终端匮乏是问题所在——at&t的视频业务只有两款终端支持。”续合元表示,“从实际反馈及效果来看,IMS在固网VoIP方面应用比较成功,而在多媒体方面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续合元认为技术及标准不是制约IMS发展的主要因素。“IMS主体标准、业务标准基本成熟,且核心设备和相关业务服务器也具有一定的商用能力,”续合元表示,“市场需求不明确是最大问题,此外,关于IMS,产业整体的推动力十分有限,目前主要是设备制造商在大力推动。”

    从设备部署角度,某设备厂商接近运营商人士表示,“运营商的顾虑还在于,部署IMS核心网要引入更多的网元,初期维护会是很大的问题”。

相关新闻
编 辑:徐亮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87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IMS  移动互联网  
文章评论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推荐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