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MS >> 技术 >> 正文
固网软交换向IMS演进方案及策略
----Evolution from Fixed Softswitch to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2007年8月7日 08:45    通信世界网    评论()    阅读:
作 者:屠嘉顺 杨维 高毅

    从控制层看,SS由一个功能实体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功能、业务接口提供功能、互联互通功能、用户数据管理,PSTN业务逻辑系统功能等。而IMS把上述功能进一步细化为更多的独立功能子实体。如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接入网关控制功能(AGCF)、媒体资源控制功能(MRCF)、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位于核心的CSCF又细化为代理CSCF(P-CSCF)、服务CSCF(S-CSCF)、查询CSCF(I-CSCF)。P-CSCF是用户终端在IP多媒体子系统内的第一个接触点;S-CSCF实际管理网络会话状态;I-CSCF是所有都连接到该网络运营商的签约用户或者连接到当前位于该网络运营商的业务区域内的漫游用户的运营商网络内的接触点。

    从接入层看,SS和IMS同样都支持接入和控制的无关性,主要的接入设备十分类似,甚至可以互相通用。在SS体系中采用H.248接口的中继/信令网关(TG/SG)和用户接入网关(AG)可以完全对应到IMS体系中的媒体网关/信令网关(MGW/SGW)和接入网关(AGW)。而媒体服务器和媒体资源处理部分(MRFP)在功能定位上也基本相同。IMS对移动SIP终端的接入目前已经有较完善的标准,但是对固定的PSTN用户接入标准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从承载层看,IMS提出了端到端的全IP架构,并提出了网络附着子系统(NASS)和资源和接纳控制子系统(RACS),或称策略定义功能(PDF),用以实现端到端的QoS。SS为继承现有的网络,同时向全IP的网络演进,强调了核心网的IP架构,QoS则依赖IP网络自身的能力保证。

    2 软交换向IMS演进策略

    软交换在现网已经有了大规模应用,而IMS作为未来固定和移动融合(FMC)的全业务目标网络在业界也已经得到明确,软交换向IMS演进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受到IMS技术本身的发展和运营商现有网络条件限制,应该选择合适的演进策略。

    (1)软交换升级到IMS的子集

    对于以移动业务为主的运营商,从移动侧以引入多媒体业务的方式,构建新的IMS网络;对于现网的软交换采用升级到IMS域内的AGCF、MGCF、SGF、PES/PSS APP的方式,用来实现PSTN业务和PSTN互通功能。

    (2)软交换升级到IMS的全集

    对于以PSTN业务为主的固网运营商,处于未来向移动运营和多媒体业务运营扩展的需要,选取急需扩展移动和多媒体业务的SS首先升级到IMS全集,在继承原SS所有业务的同时,逐步实现移动和多媒体业务的接入。待移动和多媒体业务量在全网逐步上升时,同步把所有的SS都升级到IMS全集。

    3 软交换向IMS演进的场景和步骤

    下面以中国某主流固网运营商为例介绍软交换向IMS演进的各个场景和步骤。

    3.1 软交换网络现状

    固网运营商自2001年开始研究测试软交换设备,目前在其现网的各个层面都广泛采用了软交换技术,实现了对原有PSTN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如图2所示)。软交换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宽带业务平台和大客户平台,用以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和跨区域的大客户业务。

    (2)固网智能化汇接局,用来完成对本地网的智能化改造。

    (3)长途汇接和国际关口局。

    3.2 宽带业务平台或大客户平台的软交换升级到IMS

    目前宽带业务平台软交换网络的用户数量一般相对较少,网络较为独立,而且用户基本都是承载在宽带IP网络上。由于IMS的多媒体能力扩展以及后续标准支持远超软交换,现阶段就可以将宽带业务平台或大客户软交换设备升级为IMS,采用IMS网络为这部分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固定宽带多媒体业务,后期逐步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1]  [2]  [3]  [4]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软交换  IP多媒体子系统  演进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