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治理垃圾短信应从根源疏导
http://www.cww.net.cn 2009年9月15日 08:08 新浪科技
作 者: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云辉
“我银行卡磁条坏了,打到这个账号吧……”对于这样的骗款短信,相信不少人的手机上时不时都要收到几条。有业内人士说,别看这样低劣的骗术,只要一次群发的上万条短信中有几个人上当,骗子即可获利数十万元。 面对舆论的反弹,新一轮的“垃圾短信治理高潮”又开始了,三大运营商日前均陆续出台了手机垃圾短信自主屏蔽服务,比如,用户可以通过黑白名单、关键字等手段过滤垃圾短信,同时每个号码在非节假日期间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 上有工信部的严厉敦促,下有运营商们的“全力以赴”,看上去很是热闹。但这些手段能根除垃圾短信吗? 明眼人都看得出,运营商们新推出的办法,与几年前的手段并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我们往回看,早在王旭东执掌信产部时,垃圾短信治理就早已成为部委和运营商要务,李毅中主政工信部后,更加大力度推进,在此期间,几乎每年运营商都有新的“举措”、“平台”或“产品”出台,但直到现在,垃圾短信仍屡禁不止。 其中原因何在? 关键在于,到目前为止,运营商们推出的所有手段,都是致力于“堵”,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封锁、过滤、举报,诸如此类,却并未从垃圾短信产生的根源上加以疏导。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垃圾短信都缺乏一个准确定义,普遍而言,广告短信、诈骗短信,以及黄色、友色内容短信是最主要的三个类别,而其数量和治理难度则逐项递减。最后一类短信数量最少,且易以技术过滤、群众举报等方式防治;诈骗短信技术亦可以采取技术过滤;广告短信则与普通短信难以区分,技术手段过滤较难。 但也正是广告短信,成本低廉、快速精准。对于需要信息的人来说,广告短信同样是有用信息,所以广告短信一直呈不断增加之势。在地下渠道,寻找合作的短信群发代理开价已低到2.4分/条,而一位房地产商曾算了一笔账,他在北京当地的报纸上打广告,一次需要数万乃至10多万元,而通过广告短信,只需要1万元就会有同样多的用户打电话来咨询看房。 有利益驱使,广告短信如何不兴?只要有需求,纵有千般技术手段,广告短信都自有应对之道。 事实上,现在垃圾短信中,广告短信已占绝对比例。 但根治广告短信的多赢之法同样存在——运营商自已做手机短信广告经营,通过广告平台,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供其需要类别的广告信息,由于成本更低、营销更精准,广告主也会自然由地下渠道转向运营商,广告短信反能成为又一用户服务和运营商财源。 一味的封堵,显然不如加以疏导。问题在于,运营商为何一直视若不见? “道理很多人都看得到,但这是一个雷区,无人愿意担责一试。”一位运营商内部的增值业务负责人私下交流时认为,而垃圾短信问题严重,一直备受政府及外部关注,此前,外界对于垃圾短信公司与运营商“勾结”的报道更已令运营商丧胆,如要居中统筹手机广告,运营商势必再受外界诟病,因此对运营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视手机广告若猛虎,与广告有关的项目大都红灯挡驾,更不要说运营商自己经营。 而另一原因是,巨量垃圾短信已成“产业链”,其中暗礁众多。运营商即使有心登高一呼,只要广告商不能群相响应,此举即难见成效,如新政在基层因利益勾连而变味,广告短信之例一开,更可能成为又一疾患。 高压之下,这已成一个恶性循环:运营商愈回避,广告短信愈盛,运营商就愈发谨慎小心。如无外力推动,运营商自行出手的可能已颇为渺茫。 但问题在于,如果连第一步都无法踏出,终点又何时能达? 如果治标不治本,运营商即使再多手段,亦只会重蹈过去轨迹,垃圾短信也将成为“牛皮癣”,无法治愈,反复发作。 编 辑:高媛
关键字搜索:垃圾短信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