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希尔咨询 胡智海
中国移动目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实力。
第一,降低国内手机厂家的生产门槛,打消厂家顾虑;大力扶持积极行动者,以规模效应为优先考虑因素。
国内厂家和国外厂家是否愿意大规模生产TD手机,其心态是不一样的。国内厂家主要考虑赢利,担心的是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国外厂家则更希望发展其它标准,因为这更符合它们的利益,所以观望情绪浓厚。在整体终端战略上,中国移动对待国内外厂商需要有不同的方案。
如果国内厂家的TD手机生产能力和用户购买意愿能得到快速释放,那么可以迅速形成第一步的用户规模。只要市场被带动起来,TD手机功能、质量就可以快速提升,使得国产TD手机品质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对于国内厂家,降低生产门槛和生产成本,并消除销售顾虑是主导方向。如何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联发科的MTK解决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中国移动可以借助资金优势,扶持处于手机生产链上游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一系列的TD手机生产方案。将这些解决方案以优惠的价格供应给厂家,甚至可以允许厂家进行二次开发。从这个角度看,笔者强烈认同中国移动与联发科的合作,并看好中国移动开发自有操作系统OPhone,希望这些工作能降低生产企业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利润保障政策上,中国移动近期投资6亿元的TD终端激励资金,解除了终端厂商的资金顾虑。后续,中国移动可继续采取终端补贴、话费补贴、终端集采等刺激积极性的方式,对于优秀机型可给予更高的优惠补贴。同时,借助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议政府部门对TD设备生产机构给予工商、税收、行政等方面的扶持。
过去中国移动在集中采购时价格压得过低,而且受到内部流程影响,回款速度也慢,导致很多厂家赚不到钱。不少厂家人员表示,之所以愿意与中国移动合作,主要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或者是为了市场份额。在未来的TD发展期,中国移动需要借助资本优势,用资金换时间,为手机厂家适度让利。
第二,找准宣传时机和宣传重点,激发用户采购TD手机的意愿。
终端生产与用户采购是完成正循环的。第一批终端投放市场后如果未能得到用户的认可,那么会对第二批生产带来压力,进一步引发厂家的观望情绪,也不利于TD品牌的升级。因此,在第一批市场终端准备完毕,计划大规模投放市场前,中国移动和相关厂商要准备充足的宣传攻势,带动用户采购TD手机的欲望。一旦市场前期TD手机销售火爆,那么产业链上观望者的疑虑会打消,进而加大对TD手机的生产投入。
对于这个环节运营商需要谨慎周密操作,时间点的把握和宣传重点的掌握也很重要。倘若网络不完善,手机不够充足,过度的宣传反而会带来负面效应。由于TD网络还不十分完善,而且终端性能也可能会不稳定,因此宣传重点可能要集中在尝鲜、好玩、娱乐等方面。待网络和终端质量都趋于稳定后,再侧重宣传商务形象。因为年轻人在乎的是内容是否新鲜,而商务人士强调的是稳定。
第三,在内容/服务提供上采取自有业务与合作业务齐头并进的方式,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封闭式的增值服务。
随着语音业务比重的下降,数据业务逐渐成为运营商收入的重点。由于用户需求五花八门,因此完全由运营商自己开发数据业务是不现实的。如果把业务完全交给合作方经营,那么运营商未来能获得的蛋糕太小,谈判桌上底气也不足。为此,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自有业务和数据业务齐头并进。
自有业务是以12530中央音乐平台为代表的数据类业务。这类业务由中国移动自己管理,其发展不受制于某一家唱片公司。在未来,新闻信息、游戏娱乐、社区交流等方面的市场都值得中国移动积极开拓。
合作业务是类似于iPhone的应用商店,通过搭建平台,鼓励设计者开发各类手机应用,以满足中国移动庞大的长尾用户市场。目前,中国移动在积极筹备的M.Market就是类似于应用商店的业务。中国移动对于M.Market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在宣传、资金等各类资源上都需要有所倾斜。
当自有业务与合作业务形成规模后,会形成一个丰富的应用环境。这个可控的丰富应用将只针对中国移动用户提供。由于中国移动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因此用户粘性会得到提升,并对它网用户形成吸引力。通过自有业务及合作业务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业务/服务提供商的跨网络方案的威胁。
第四,提升社会渠道的价值,提高社会渠道人员的知识水平。
渠道在未来几年的市场一线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手机营销、口碑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在这些领域,受制于时间、人力、资金三大要素,中国移动仅靠自有力量,无法为所有用户提供所有服务。特别是数据业务成为主流后,客户的服务和营销成本将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挥社会渠道的作用具有非凡意义。
社会渠道的人员层次较复杂,管理存在难度。从过往经验看,社会渠道人员流动快,利润导向明显,而且不易约束。因此,如何提升社会渠道的服务能力将成为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来论证的课题。特别是搭建社会渠道人员的知识培训体系,提升社会渠道人员的素质,是无法回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