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物联网 >> 正文
 
邬贺铨:六大问题制约物联网发展
http://www.cww.net.cn   2011年7月9日 08:56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一开始在物联网提出的时候,大家都在说物联网。其实到最后人们会发现,物联网最终发展需要落实到应用上,您也一直提出物联网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应用,而且是在民生领域。这三年来,比如说是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电网这些地方有没有特别突破性的成果?

邬贺铨:我刚才说到物联网本身主要是一种应用,从应用上,虽然应用的领域可以很多,但是很多领域上面,现在还有需要创新一种商业模式,每个企业自身都可以去进行,涉及到公众事务的领域,简单从投资回报直接产生商业利益来讲,不那么容易找的。民生领域是政府需要做的,不是把商业利益摆在第一位,而是把政府为民服务摆在第一位。

物联网比较早的切入点可能是业务在民生领域,比如说北京的交通,大家都感受到北京的交通是很拥挤,交通问题是难题,实际上物联网可以帮助改善首都的交通。现在北京也应用了一些物联网的技术,像每个路口很多都有一些摄像头,还有一些埋地线圈等等,但是这只能算是物联网的初步,因为往往收集了这些信息以后是汇总了,可是没有把它综合的智能分析,在这个路口拍到了某一辆车,另外一个路口隔一段时间也会拍到,往往没有关联起来。如果把这些车关联起来,直接测量出这些道路的通行率,并且也可以判断出整个北京市交通的流量、流向的分布图,真正掌握这些,可以进一步优化北京市道路交通。什么地方是单行,什么地方不允许左拐弯,什么地方红绿灯更优化等等。所以在这点上,是很好的应用点,这个应用点,不是以能带来直接的有多少收益来算的,而是带来整个城市的运营效率的改善,这一点是政府需要投入的。

北京政府也在考虑怎么样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的应用。

另外在环境保护,这也是政府的职责,一个城市里面的房子,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排污等等,这些是政府行为,不是说单纯是哪个企业,这是可以做的。

还有一项跟民生直接相关的治疗卫生,像美国也是把医疗保障、医疗卫生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应用的最早投入的应用,在中国现在也是把这个放在首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去年卫生部已经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开展了个人电子病例,个人电子健康记录的试点,在国内一些地方,也开展了远程医疗的一些试点。那么我认为是随着深入开展,它也是很好的造福于民的一项事情,这项事情也需要政府来推动,所以这也是政府可以着力的。

还有一个,城市的生产运维的安全,这么多人口的城市,这么多人员的流动,每一天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前不久北京大下雨就出现了整个城市的交通,几乎一段时间是很多路段都停了。还因为水大,水盖被冲开,导致两个人的死亡,不幸的事故出现。前几天地铁四号线在动物园站电梯出现故障,这些说明整个城市运行的安全都需要监管。下雨的话,就可以防范于未然,实际上主要是排水不畅,要准备好抽水设备。井盖怎么被挪开,也能用物联网监控。水一淹了就看不见了,不知道哪个盖被冲开了。还有电梯,不能说原来地铁的电梯没有被监控,只能说是不完善的。包括小区的安保,小孩上学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也是政府需要做的。这是物联网可以做的,并不需要投资回报的领域。

智能电网国家也在做,相对于民生的工程来讲,就要难一点,如果要用到居民那里,把居民家用电表改成双向的智能电表,这个投资也是需要不少,不是那么快容易出得来。那么应用是可以投资不需要这么多,政府是可以做的,这些年已经有很好的开端,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很好的苗头了,也有一些地方在推了,我也同样认为,物联网本身的应用是长期的过程,国家都把它看成是战略性的,而是简单是战术性的。

从前年开始,我们有些地方对物联网情况期望过高、过急、过快,这几年看到物联网不像想象一下子起来,反而有些觉得物联网怎么了,实际上我认为,这才是物联网正常的发展规律,这个应用是逐步逐步开展的,而且还有很多东西需要配合。

新浪科技:邬老师,从用户的感觉来看,如果我们空调上面或者是我们的冰箱上有一个RFID的标签,在家用领域,物联网是比较直观的。

邬贺铨:对。现在有些企业,冰箱上装了RFID传感器,说是物联网冰箱。

新浪科技:这种是不是叫物联网?

邬贺铨:只能说是一种很初步的东西,你可以感知你冰箱里头的物品有多少,冰箱的温度是10度,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认为,作用并不是那么大。因为很多人说,我智能家居,没回家可以遥控空调开起来,不要物联网也可以遥控。它是物联网的一种表现,但是老百姓并不感受到你这是雪中送炭,顶多是锦上添花而已。

什么东西才是对家庭来讲,老百姓感受最好的呢?中国家庭像北京很多是老龄化的家庭,家里面只有老人,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因此怎么对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照护这是家里面比较关心的,物联网是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说现在开发一种手机,里面加了陀螺仪,能判断人是弯腰还是摔跤,如果是摔跤可以把资料发到医院里面,当然了一查这个人的资料能知道是老人还是小孩,看有没有基础性的疾病,如果有,不一定等到被摔的人自己爬起来,还要自己很清醒的喊救护车,很可能医院的救护车知道这个是80、90岁的老人,还没有起来,就把车开过去了。这是物联网的应用。

另外对小孩也是一样。去年有一段时间,有一些歹徒在学校门口杀小孩,学校对这个很重视,有些地方的学校已经改成一个ID,如果学生进了学校会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几点几分进学校了,学生离开也一样。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一对一保障学生的安全。

新浪科技:邬老师,您说的这些能在多长时间实现呢?

邬贺铨:这些都不难,从技术上已经具备条件了,仅仅是说,我们需要有一个管理的问题。比如我刚才说到,摔跤以后发消息给医院,目前面临一个问题,在中国往往是没有私人医生的,病人到医院看病的时候,是这个医院的病人,当他离开这个医院的时候跟这个医院没有关系了。我们必须要推广如果能跟医院有电子病例关系的话,必须要建立一种离开医院以后,这个病人跟医院还是有一定的关系。最近,北京已经在推广一些社区医生,尽管做不到每个人有一个私人医生,但是至少一个社区医生可以管一个社区里头一部分居民。这些居民如果有什么疾病,可以先行送到社区医生的手机上,由他来判断处理还是需要转到医院处理。还有一些管理上的制度需要建立,从技术上不是说非常难。

新浪科技:除了您说的管理方面的问题,现在物联网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标准方面?

邬贺铨:技术上,随着物联网看上去技术门槛不高,实际上核心技术,我们掌握的还是不多。比如说大家都在谈,高端的RFID传感器80%左右都是进口的。这样一来,成本就不容易下来。因此制约了物联网的广泛的推广。另外,物联网本身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标准太散乱,没有形成权威的标准,如果很好的标准化难以成为规模,难以推广。

现在物联网的发展,很多城市发展物联网,比较重视是信息的采集、传输,但是没有重视,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决策。这一点恰恰是物联网技术的体现,如果你没有技术智能分析,你把信息收集起来,你没有分析出规则、规律,太多是变化了垃圾信息,技术上还需要更好的重视和开发的。

当然了,这里面跟技术有关的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很多时候希望它感知完了,分析完了能实施控制,如果不解决可靠性的问题,是不敢让它控制的。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另外,物联网如果到处都是摄像头,有人开玩笑说,一个人只要上街在北京,每天至少被摄像机偷拍80次以上。每个人都应该有隐私,什么信息是主管部门利用,什么信息是不能散布的。这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

我刚才谈到有法律的问题,比如说医疗,远程医疗需要立法,出了事故,是病人身边的医生复杂,还是远程指导的医生复杂,需要法律的保障,包括电子病例,是不是要有普通病例的同等的法律效率,这些需要立法。还有需要政策支持,虽然我们说智能电网它的利用,能够使得发电和用电均衡,能够使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不稳定的能源上网。但是这些新的能源成本比较高,如果你不能做到一些优惠政策的话,很难能够变化。

物联网在很多信息技术领域应用,往往在我们国内行业是分割的,导致了行业壁垒,对应用会带来制约,物联网看上去市场规模很大,实际上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多。

新浪科技:您这次来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好的消息,哪一方面在做,可以有望突破这些问题?

邬贺铨:我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部署若干个试点的示范工程,包括了精准农业工程,可能放在黑龙江的工厂,还有一个放在江苏,一个养殖,水产以及养殖。还有物流,包括交通,城市交通,广州试点,还会有长江领域,航道交通,还有一些理念的安全、环保的各方面的试点项目,我想试点项目既是去探索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问题,也是看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商业和管理的模式。什么样的应用,以及涉及到什么样的制度、政策和法律问题。

另外,财政部在对工信部立了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

新浪科技:是不是有基金?

邬贺铨:对。也正在酝酿,怎么选择专项的项目,来进行支撑。当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里面,也明确包含有物联网的内容。而且物联网还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单独来安排。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当然,我刚才讲到都是国家、政府层面,除了工信部以外,交通部、卫生部、农业部也都有物联网应用的一些试点、安排。从中央政府层面,以及在地方政府层面,都会有若干的项目,可能经过一段时间,这些项目的实验,可能会把物联网,让大家会更清晰的看到,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能做些什么,另外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新浪科技: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再发现,再解决。

邬贺铨:对。

新浪科技:介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和邬老师的聊天到此结束,我觉得也不用太担心,邬老师还会在10月份的物联网博览会的论坛也会有精彩的演讲,请大家一定不要错过。我也代物联网组委会向大家发出邀请,10月我们去无锡看一下物联网博览会,谢谢大家!

邬贺铨:谢谢各位!通信世界网

[1]  [2]  
相关新闻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物联网  风电    智能分析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