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有关中国发改委对于高通在中国市场利用专利垄断的调查,近日因为媒体报道发改委已确定高通的垄断事实而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
|
|
|
中国相关产业的真正强大,反垄断势在必行,但跟风似炒作,甚至假借反垄断行个别企业或集团利益之事,
不仅无益于产业的健康发展,更背离了国家反垄断的初衷,所以此次微软遭遇反垄断调查,我们更希望是一次真正的反垄断,也不枉国家相关部门的全力投入。…[阅读全文] |
|
|
|
|
|
|
|
净利润率32%过得比苹果还滋润 |
|
被扣垄断帽子,高通在中国身陷困境 |
 |
|
2013年,高通营收247亿美元,净利润达68.5亿美元。高达32%的净利润率让业界所有人惊呼“过得比苹果还滋润”。…[详细] |
|
|
高通目前之所以身陷困境,是因为它是一家外国公司,而且更糟糕的是——它还是一家美国公司。…[详细] |
|
 |
|
|
|
|
|
数说:高通垄断 |
|
 |
5%专利费,被业内认为高得离谱。 |
|
|
 |
韩国反垄断部门向美国高通公司开2.08亿美元罚单 |
|
|
|
|
|
|
|
|
|
|
|
观点交锋 |
 |
|
通信专利垄断不破不立
如果高通在中国的“专利网”不破的话,中国相关企业的创新力及进程将受到严重阻碍,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将始终受制于人在低利润徘徊,要想真正立足谈何容易。从这个意义上看,发改委对于高通的反垄断调查是及时和正确的,而最新的消息称,发改委已经确定了高通垄断事实,正在向中国公司调查高通的销售数据,就看高通下一步如何动作了。…[详细] |
 |
|
发改委掌握高通在华垄断证据,接下来高通会面临什么?
线条的执法虽能图一时之快,但如不能以理服人而造势执法,对执法机构的信誉甚至整个国家的信誉都是一个威胁。甚至会直接导致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报复。个人以为,高通确实具有支配地位,并且涉嫌滥用。但是高通历经了几乎全球所有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洗礼,为所有通信业内人士所痛恨,却常年不倒,体现了极高反侦察与反调查能力。对待这样的老手,一定要抽丝剥茧,慢火细炖。上来一枪就毙了,爽快是爽快,然后呢。…[详细] |
 |
|
高通垄断之痛: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之殇
到近日持续发酵的高通是否在中国存在利用专利垄断的调查上。尽管业内从诸多角度,例如高通较高的专利授权费使其净利润率甚至高于目前的苹果;高通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之若干条款等。但我们认为最终发改委的公开声明(注意不是某些媒体所言的从内部人士获得消息)才是确定高通在中国是否存在垄断的事实标准。我们更为关心的是,通过高通在中国遭遇反垄断调查一事对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本身的常识性(不是什么所谓专业人士)思考。…[详细] |
|
|
媒体报道 |
 |
|
反垄断高通市值大跌 手机产业链担忧秋后算账
对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来说,如果高通涉嫌滥用垄断地位的种种做法被纠正,将是一大利好。有业内人士举例说,比如华为自身拥有很多专利,但按照目前与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华为无法通过自身的专利向高通收费,未来则可能借此大幅降低专利支出,甚至获得正向的专利收入。…[详细]
|
 |
|
高通垄断铁板钉钉:剩下的只是数字问题
高通对三星、诺基亚等公司的许可费标准远远低于中国手机厂商,也构成歧视性许可。这其实是这些公司坐享政府与高通斗争的结果。近10余年来,高通专利许可模式与芯片销售模式在欧美韩日及印度等地备受质疑,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纠纷不断。…[详细] |
 |
|
双面高通:“技术领导者”和“利润破坏者”
技术及商业模式角度看,高通无疑是全球技术类公司的典范,但从商业运营来说,高通模式却屡屡被披上一层垄断原罪。业内人士认为,高通的技术和芯片研发、支持、销售公司,与高通负责技术授权于收费的经营实体,是矛盾的两面。一个彬彬有礼服务周到,一个面色冰冷不讲人情。…[详细] |
 |
|
高通垄断三宗罪:捆绑搭售、专横霸道、歧视性定价
对CDMA产业链的控制,让高通成为地道的黑寡妇,产业链生存维艰,CDMA网络让业界心有余悸。在此背景下,高通主推的3G标准CDMA2000,已经很少有人上马,而其演进版本因得不到业界支持,所以3G时代的三个网络,在4G时代,只剩下WCDMA和TD-CDMA演进而来的LTE。…[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