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读:4G商用号角正在吹响,处于发展低谷中的全球通信业终于迎来了转机。固网宽带逐年提速,移动宽带向下一代演进,驱动通信产业加速奔驰。伴随技术发展,业务创新与更高带宽需求旺盛,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日趋精彩。2013年,饱受营收、利润双重考验的通信业,开始重新定位,在产业融合机会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这一年,我们将其归纳为“寻路”。 |
|
|
投石问路“重出发”:通信业走过2013 |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谈及其“经贸外交”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美国还在从战略的角度看待中国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商业良机。” 面对低迷的英国经济,卡梅伦选择了一条“开放.变革”赢取“未来”的道路。这是卡梅伦复兴英国选择的道路,同样也是中国通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产业链竞争日益加剧,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OTT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模式的强势入侵,失衡的终端规模与利润......陷入焦灼与混乱局面的中国通信业,必须寻得改变。
当行进的脚步,跨过一个时间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将归结为历史。而2013,也即将进入这一跨度。当我们回顾2013年,在经历了变局2012之后,2013年的通信业开始以新的思路去赢得“重新出发”的道路。 |
|
|
|
"数读"2013进入 |
|
|
 |
|
|
|
评语 "2013" |
 |
|
 |
|
 |
|
 |
|
 |
陈志刚
2013年有点迷茫,但是也点燃了一些人们的希望,尽管竞争依然激烈,尽管流量经营依然还只是口号震天,尽管新一轮的4G广告大战已经提前开始,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2013,因为作为通信人,这是我们嬗变的一年。详细>>
|
|
付亮
从2013年初开始,互联网“OTT”通信服务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合关系不断试探出新成品,运营商的自有服务产品也在不断艰苦前行。去电信化,寻找新的蓝海,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共识。详细>>
|
|
奥卡姆剃刀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结合而形成的“移动互联网”,成为了2013年最大的亮点,它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人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我们就在互联网上。详细>>
|
|
丁傲西
再过几天,2013年就要过去了。对于整个通信业而言,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么,2013年又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件呢?那么,就让我来说说这一年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通信重点。详细>>
|
|
开眼视点
回顾2013今年的通信业发生的大事件,移动417亿元押注4G,电信宣布4G网络采用混合组网;虚拟运营商异军突起,OTT业务威胁传统运营商,网易和电信联合推出了易信;跨界竞合加剧了运营商的去电信化步伐。详细>>
|
|
 |
|
|
迈进:移动固网的"高铁"时代 |
|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
加快推动4G商用发展,对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内需、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4G的部署可以有效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一是4G建网过程需要采购大量网络设备,未来这些设备可能还会进一步升级改造,这将刺激我国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先进的设备。二是带动手机终端的升级换代,将促进终端生产企业制造更先进、更丰富的终端产品。三是网速快了,终端好了,也将推动软件企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进而带动整个电信服务水平的提升。 |
|
|
 |
|
|
|
|
商用领先 |
华为
点评:华为全球LTE合同数达241张,含FDD 198张,含TDD 50张, FDD/TDD合同7张,合同数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华为LTE的足迹覆盖了全球六大洲。已助力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日本软银、Telenor、TeliaSonera、沃达丰、巴蒂电信、沙特电信等全球上百个运营商开通了LTE商用业务。并进入全球100多个首都城市及九大金融中心。
|
|
|
|
技术创新 |
爱立信
点评:爱立信推出VoLTE漫游、云游戏、多终端高清视频会议、“机遇之窗”联网玻璃等应用,为中国展示了4G LTE的无穷魅力。爱立信还持有 TD-LTE与LTE FDD所有核心专利中的大约 25%。通过支持 LTE FDD 和 TD-LTE 系统的通用硬件和软件,爱立信将为运营商在 LTE FDD 和 TD-LTE 部署项目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助力中国4G建设。 |
|
|
|
服务创新 |
上海贝尔
点评:上海贝尔通过对系统平台、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研发、创新为运营商提供更加灵活多变的运营管理模式。 |
NSN
点评:在无线宽带领域内不断研发、创新,NSN为运营商带来了有关移动宽带的完善、优质的一系列建设、运营、维护解决方案,助力4G快速发展。 |
|
|
|
|
|
|
|
|
服务创新:运营商深化IT变革 |
|
 |
|
|
裂变--细数2013终端 |
|
|
导读:随着移动互联产业的发展,作为移动网络 “第一入口”的移动终端产业在2013年间发生了几次大的裂变。黑莓、摩托罗拉、诺基亚、HTC几大手机巨头相继触底,昔日风光无限如今都经历了同样的命运,只得在沉浮之间挣扎得以喘息。苹果看似风光依旧,然而由之前颠覆性创新变为完善性修补的产品设计思路,让苹果从iPhone 4 到iPhone 5S,带给“果粉”的惊喜越来越低,而上一季推出的iPhone 5C更是遭到诸多诟病。取而代之的韩国三星电子,由于不断加强垂直整合,掌控包括芯片在内的全产业链产品。从2012年Q1季度开始反超诺基亚,至今始终保持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首。昔日终端巨头纷纷“状态不佳”,国内厂商却持续发力。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终端厂商,在千元4核手机领域实力不俗。在4G元年到来之际,又将迎来新一轮搏杀。 |
|
|
|
|
2013年终回顾 |
|
 |
|
 |
|
 |
|
国产品牌跻身全球十强 |
|
风光背后国产终端隐忧凸显 |
|
多渠道发展探路终端2013 |
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零售量预计将达3.5亿部,同比增长84%,占整体手机市场份额达87%,占全球份额的35%左右。 在全球市场,今年第三季度,华为、联想、酷派、中兴、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中华酷联四大国产品牌目前已经跻身全球销量排名前十位。 |
|
在国产手机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利润却日益下滑热闹背后隐忧显现。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使得智能手机市场上 “山寨”现象空前繁盛。除了“中华酷联”等几家大牌厂商拥有自主研发专利和技术之外,更多的国内小厂商在手机制造上完全处于“攒机”模式。缺乏“中国创造”的国产手机厂商在巨大的产能过剩背后面临着残酷的市场洗牌。 |
|
国产手机同质化严重、利润微薄的现状成为众多终端厂商的痛点。为摆脱低端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国产手机厂商始终在探索出路。
推出精品系列渗透高端市场、发布子品牌塑造差异化发展路线、利用网络营销赢得细分市场特定用户群。凭借着多年的渠道深耕,运营商合作,以及互联网营销,国产品牌在2013有长足的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