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B数据中心应用模型
http://www.cww.net.cn 2012年7月6日 13:02
EVB(Edge Virtual Bridging)是IEEE标准化组织针对数据中心虚拟化制定的一组技术标准,包含了虚拟化服务器与网络之间数据互通的格式与转发要求,以及针对虚拟机(VM: Virtual Machine)、虚拟IO通道对接网络的一组控制管理协议。 这种开放的标准技术解决了此前服务器虚拟化后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产生的管理边界模糊问题,以及计算资源调度与网络自动化感知之间无法关联的问题。 1 EVB对数据中心虚拟化架构的变革 虚拟化是数据中心技术领域的成熟话题,而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计算的虚拟化,基本已形成业界共识的技术形态,即对服务器计算能力进行逻辑分割,(如图1所示)在同一物理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衍生出了大量的技术(如迁移、HA等)。 图1 计算虚拟化 网络本身也有大量虚拟化技术,并且不断在变革网络本身的架构,但是在应对计算虚拟化的快速进程中,配套的网络技术直到EVB标准提出后,才使得网络具备了对接计算虚拟化的能力。 在EVB出现之前的服务器虚拟化系统中,为了满足同一物理服务器内VM之间的数据访问,在服务器内需要进行网络配置(如图2所示),在服务器中需要创建一个软件的交换机或称vSwitch(虚拟交换机)。这种模式使得数据中心存在大量分散的vSwitch(以服务器双网卡模式而言,vSwitch数量将是服务器的两倍),而且vSwitch一般归属主机运维团队管理,这使得vSwitch的配置管理难度极大。同时,VM迁移将对网络的安全策略、配置的变更带来极大挑战,因为网络无法感知VM的变化,vSwitch虽然可以感知VM,但其本身存在性能、功能与运维的巨大困难。 图2 vSwitch支持VM之间数据访问 EVB的本质是将服务器中的网络部分进行简化、标准化,使得VM之间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外部网络实现(如图3所示)。EVB也定义了VM与网络之间的关联标准协议,使得VM在变更与迁移时通告网络及网管系统,从而可以借助此标准实现数据中心全网范围的网络配置变更自动化工作,使得大规模的虚拟机云计算服务运营部署自动化能够实现。 图3 EVB技术原理 EVB不仅简化了虚拟化结构,并使得网络参与虚拟化计算,变革了原来交叠不清的管理界面和模式,关联了虚拟机变化(创建、迁移、撤销、属性修改等)和网络感知,这些都是通过确定和简单的技术如Multi Channel和协议如VDP(VSI Discovery and Configuration Protocol)来实现的。这些技术与协议将会如同ARP、DHCP等标准的网络协议一样为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所认识和支持,成为虚拟化环境中的标准和基础协议。 2 EVB的虚拟化应用模型 [1] [2]
来源:通信世界网 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