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要闻 >> 正文
P2P发展现状与运营方案
2008年6月2日 09:27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董振江 戚晨

    (5) 捆绑收费

    通过捆绑服务带动传统业务,或者利用传统业务的优势去做P2P业务。如运营商的P2P终端可以直接拨打普通电话,与Skype类似,提高VoIP通话的收入。Skype等已经在VoIP领域侵蚀运营商的电话收入,在客户端拨打VoIP领域运营商应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主动面对。

    (6) 内容版权费

    运营商有实力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及时获取有竞争力的内容;同时运营商利用DRM技术保证内容的版权,保护内容提供商的利益。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共赢,整个行业才能健康长远地发展,这也是一般P2P应用厂商所不具备的。

    3  可运营可管理的P2P方案

    现网P2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般厂商难以解决。运营商依托自身网络、用户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出有QoS保证、安全可靠、有DRM保护的P2P业务,与普通互联网P2P业务区分开,用户就愿意使用、愿意付费。

    下面以中兴通讯P2P解决方案为例简要探讨可运营可管理的P2P方案及实现技术。

    3.1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2功能简介

    运营支撑层为P2P平台提供业务管理和业务支撑。包括:用户管理、服务提供商(SP)管理、服务管理、认证授权、计费支付及结算、平台系统管理、统计分析、终端管理、DRM管理和各种接口管理(如认证接口、计费接口、支付接口等)。

    业务应用层为P2P平台提供业务和应用服务。包括:内容处理、内容管理、增值应用管理、点播、直播、流媒体服务、电子节目单以及通信服务、游戏和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

    业务控制层提供是P2P业务资源管理和调度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和调度中心、用户终端。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完成P2P基础设施中心调度的核心功能,并提供P2P网络运行所需的节点管理功能,即节点的注册、登陆以及终端版本管理功能。用户终端(媒体节点)包括用户节点(动态节点)和部署在局端的服务器节点(静态节点、内容源中心和边缘服务器等),共同组成系统运行所需的P2P网络。

    业务承载层为P2P平台提供业务承载。包括内容分发网(CDN)、运营支撑层承载网、业务应用层承载网,主要实现具体各业务相关的承载和控制。汇聚层包括从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至业务层边缘节点间的相关网络和设备,主要实现各业务从具体业务网到用户接入间的网络承载。接入层指从用户终端到业务接入控制点间的相关网络及设备,主要实现P2P业务的接入,如移动接入、ADSL接入、LAN接入、WLAN接入等。

    3.3关键技术

    (1) 静态、准静态和动态节点

    在中兴通讯的P2P解决方案中,P2P客户端分为静态节点、准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见图3。静态节点指运营商部署的专用节点,一旦上线即认为始终在线。准静态节点是指由SP提供的、与运营商签有专门的系统资源共享协议的节点,它长时间在线,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作为最终用户使用服务,即没有下行流量。动态节点是指普通的P2P用户节点。静态节点和准静态节点的存在可以保证P2P上发布的资源一直在线,对一些冷僻的节目和下载来说非常有用,为用户带来良好体验,保证了用户的服务质量。

    (2) 资源管理和区域管理

    资源管理点(SM)管理全局内容,卿最小的管理粒度为段,并且对内容的分段做全局的管理,即能够知道某个段在各区域管理点(RM)中是否存在拷贝及其拷贝数。RM主要负责内容的区域管理,即在区域中各内容段在节点上的分布管理和段内容调度(增加拷贝数的调度)、响应节点的请求、定位某个内容分片的服务位置、管理内容分片在本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各节点的资源状态和区域范围内的实时用户访问统计等。

    (3) 准确高效的定位技术

    P2P技术有3种典型体系架构。集中目录式结构可管理性强、效率高,但网络的稳定性受制于集中的服务器;纯P2P网络结构扩展性和容错性较好,但是效率差、带宽消耗大,会造成网络拥塞,容易受到垃圾信息甚至是病毒的恶意攻击;混合式网络结构,综合了纯P2P去中心化和集中式P2P快速查找的优势。

    在中兴通讯的P2P解决方案中,资源定位策略采用改良的混合式网络结构。在定位算法上结合用户信息(类型、接入特征、用户的区域等)给出终端最优的路由信息。在流媒体业务上为增强用户体验,在开始或者切换频道时优先选择静态节点、准静态节点或者优质节点获取信息,提升响应时间(在秒级,一般P2P流媒体大约在分钟级),使得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鉴权与计费

    中兴通讯的P2P解决方案可根据运营商的要求进行鉴权和计费,利用现网得到广泛使用的宽带业务管理平台进行开发,系统稳定可靠。本方案除提供点播、直播、下载等典型的P2P业务外,还可与传统的电信业务、宽带业务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整体的电信业务和服务。此方案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可以防止用户的恶意攻击,确保用户的安全[3]。

    4  结束语

    P2P技术前景非常广阔,可管理可运营的P2P解决方案和技术正处在发展之中,目前还有不少技术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安全和病毒问题、架构和定位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抖动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信用机制、为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客户端等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5  参考文献

    [1]2007年中国P2P流媒体研究报告[EB/OL].2007-06-06.http://www.old.iresearch.com.cn/Online_Movie/detail_free.asp?id=44752.

    [2]邬贺铨.多媒体业务首先要解决带宽问题[C]//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9月21-23日, 北京.

    [3]TRANH,HITCHENS M, VARADHARAJAN V, et al. A trust based access control framework for P2P file-sharing systems[C]//Proceedings of 38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HICSS'05): Vol 9, Jan 3-6, 2005, Big Island, HI, USA. Los Alamitos, CA, US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 302.3.

    作者简介:

[1]  [2]  [3]  [4]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P2P  发展  现状  运营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