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深度文章 >> 分类技术 >> 正文
无线Mesh网络与IEEE802系列标准
2008年4月15日 10:55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陈琳琳 刘乃安

    IEEE 802 .11s提出了无线Mesh网络的参考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Mesh媒体接入协调功能组件(MMACFC)位于物理层之上、Mesh路由组件之下,负责有效的竞争接入和WMN中多跳节点间数据包发送接收的调度。当安全的Mesh链路建立以后,Mesh节点需要与其他Mesh节点协调以解决竞争和共享无线媒体的问题,来保证该节点本身及其他节点的数据包通过多跳的WMN有效转发。直观上看,MMACFC等同于802.11 WLAN中的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或802.11e中增强的分布式信道接入机制(EDCA)。对DCF或EDCA加以必要的改进,可高效地工作于多跳Mesh网络中。MMACFC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隐藏终端问题、暴露终端问题、在多跳Mesh路径上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流量控制、在多跳转发路径上的有效调度、对多跳多媒体业务(视频或语音)分布式允许接入控制、分布式保证服务质量(QoS)的业务管理、本地业务和转发业务的有效处理、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可升级性、Mesh节点间信道工作接入的调度、使用多信道提高Mesh网络的性能等[3]。

    IEEE802.11s的目标是突破传统AP功能上的限制,使之具有Mesh路由器的功能,业务流转发给邻近的AP进行的多跳传输。这种方式决定了WMN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大的伸缩性和较低的投资成本等特点。这样,在新的WLAN架构中,WLAN的AP自动形成WLAN的WMN骨干网[4]。IEEE 802.11 Mesh网络可以是骨干网Mesh结构,也可以是客户端Mesh结构。客户端Mesh结构中,所有设备工作在WLAN 的Ad hoc网络模式下,WMN通过自动配置实现节点间的互联,摆脱了以往对AP的依赖。

    2.2IEEE802.15Mesh网络标准

    IEEE 802 .15标准簇主要针对无线个域网开发的,主要定义了WPAN的物理层和MAC层。目前,802. 15. 1—802. 15. 3 本质上均不能直接支持网状网络结构,而只是点到多点方式下的微微网结构,但散射网已经有了WMN 的雏形[5]。

    IEEE802.15.4标准的研究定位于低数据速率、长电池寿命要求的应用设备,为WPAN提供综合的网络解决方案。ZigBee协议是运行在IEEE802.15.4的MAC和物理层以上的高层协议,它的网络层明确定义了3种网络拓扑结构,星形、簇形和Mesh结构。在Mesh结构中,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节点都相同,可以直接互相通信,每一次网络都会选择一条或者多条路由进行多跳传输,将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传给中心节点,如图3所示。Mesh网的每个节点都有多条路径到达中心节点,因此它的容故障能力较强,而且这种多跳系统以多跳代替了单跳的传输距离,减小了源节点所需要的发送功率。

    IEEE 802.15.5目前还在开发中,定位于WMN的MAC层,不需要ZigBee或IP路由支持,它继承了802.15.1—802.15.4的一些基本思想,但完全支持Mesh结构。在802.15.5标准中,Mesh网络被定义为一个个域网(PAN),有两种组网方式:全网状拓扑和部分网状拓扑。在全网状拓扑结构中,每一个节点直接与其他任何一个节点相连;在部分网状拓扑结构中,只有部分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相连,而其他节点则只是与交换较多数据的节点相连。802.15.5标准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碰撞避免的信标调度策略、路由算法、分布式安全问题、能效操作模式、对于网状节点和网状PAN 移动性的支持等。

    2.3IEEE802.16Mesh网络标准

    IEEE802.16标准定义了无线城域网空中接口规范,为无线城域网(WMAN)提供“最后一公里”接入,是一种点对多点技术。鉴于无线Mesh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EEE802.16标准工作组将Mesh结构纳入最近推出的IEEE802.16d/e 标准中。无线Mesh网络是对IEEE802.16标准中的点到多点(P2MP)网络结构的补充。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与周围邻居节点形成多条链路,并且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条链路,用来传输来自本节点或其他节点的信息。这样,连接断开的可能性要远低于P2MP模式。同时,随着节点数的增加,IEEE802.16 Mesh网络的健壮性加强,覆盖范围扩大。

    IEEE802.16 Mesh网络支持两种不同的物理层,支持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因此链路速率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基于无线Mesh结构的WMAN来说,用户站(SS)间可直接或间接通信,不必通过基站(BS)中转。由于每个SS可以作为一个中转站,信号是以逐跳方式传输的,增加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当增加用户时不必再增加BS,其拓扑结构可以动态改变。另外,Mesh系统可以利用地形和建筑物,使用低传输功率和相对短的链路来减少干扰。还可使用方向性天线来大大地减少干扰和传输功率。减少内部干扰可以增加频率的再使用,提供频谱利用率;减少外部干扰,可以减少保护频带。同时,SS之间距离的缩短减小了室外天线功率和体积,降低了SS通信设备的成本。Mesh拓扑结构在可靠性、覆盖面积、规划用户和前期的低投入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另外,IEEE802.16 Mesh的集中式调度是基于时分多址(TDMA)方式的,可提供全面有效的资源利用率[6]。IEEE802.16d标准中的Mesh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为了支持用户的可移动性,在IEEE802.16d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标准IEEE802.16e。802.16e支持本地和地区的移动性,支持漫游和切换,移动速度可达到150 km/h[7]。目前,IEEE802.16工作组内新组建的Mesh Ad hoc特别委员会正在研究点到点数据传输的支持、信号障碍穿越等问题。WMN可使数据从一点绕过障碍物跳跃到另一点,只需少量网格即可带来单个基站覆盖范围的大幅度改进。如果这一小组的提案得以采纳,它们将成为特别任务组f着手IEEE802.16f标准的开发,将推动WiMAX获得更大的发展[8]。

    2.4IEEE802.20Mesh网络标准

    IEEE802.20,即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BWA)工作组,主要研究为移动用户开发的标准。制定802.20 标准的目的:一是兼取固定无线接人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和蜂窝网络的高移动性之优势,解决固定无线接入的低移动性和高速移动业务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二是实现低成本、随时随地接入,各种IP业务共存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这个标准的频谱利用效率很高,可以提供更高的QoS通信保障,支持在3 GHz频带可靠地进行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有望为以250 km/ h速度移动的用户提供高达1 Mb/s的高带宽数据传输,这将允许高速列车上的用户使用视频会议等应用[9]。

[1]  [2]  [3]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无线Mesh  IEEE  标准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