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盘点2022】 中天互联时宗胜: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2.12.18 20:0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编者按:2022年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一年,也是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一年。这一年,5G、云计算、AI等新技术融入千行百业,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逐步壮大,算力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全面回顾2022年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总结一年来的成果,更好服务于千行百业,从即日起,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推出“盘点2022 | 大咖谈”专访报道,通过行业专家分析,回顾这一年产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图片10.png

本期访谈嘉宾:中天互联总经理 时宗胜

2022年是国务院发布《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第五年,也是工信部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的收官之年。几年来砥砺笃行、持续深耕,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回顾2022年,工业互联网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近日,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天互联总经理时宗胜。

平台、节点等多个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引擎,工业互联网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产业各方大力推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从探索阶段迈入规模成长阶段。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工业互联网突飞猛进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时宗胜认为以下几方面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关键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数据采集处理、TSN先进网络、异构协议解析、时序数据库、工业智能算法、标识解析软硬件等实现突破,支撑带动产业界涌现出一批市场化的特色解决方案和产品。

二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强化。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产业支撑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发展方向渐趋平台化。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已有600余家,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平台+园区”、“平台+基地”等新型融合发展模式渐入佳境,成为打造区域数字经济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四是应用赋能向行业化、场景化发展。目前,工业互联网已渗透国民经济45个行业大类,并逐渐渗透至生产全生命周期。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首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的全面建成,上述两大事件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建设及标识解析体系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时宗胜表示,2022年产学研用等环节勠力同心,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壮大,核心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在体系化建设方面,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5+2”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全国上线二级节点超过245个,标识服务工业企业超19.5万家,标识注册总量超2000亿;遴选出28家“双跨”平台,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赋能企业超过160万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已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级平台。

在融合应用方面,构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工厂;广泛赋能石化、汽车、电子等45个国民经济大类;面向工业园区、示范基地、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天互联:模式、技术、生态创新结硕果

2022年,也是中天互联耕耘和收获的一年。

时宗胜介绍,中天互联不懈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领域,在商贸流通、生产制造、数据服务等3个领域形成了300多种基于标识的各类应用,成为全国首家标识注册量、标识解析量双过百亿的二级节点,也是首家制造业企业接入超万家的企业。

在做好自身运营的基础上,中天互联为全国80多家二级节点建设单位提供节点咨询、建设、运营等相关服务;创新“ASUN+”的实践,实现跨行业、跨领域深度赋能,为线缆、电子、纺织、化工等18个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创新等服务,覆盖智能管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供应链管理、产融创新等17个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天互联自主研发的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工信部“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南通乃至苏中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

中天互联以诊断激发需求,锁定企业管理瓶颈,定制解决方案,成功赋能多家单项冠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以江苏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为引领,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智改数转”生态资源池中服务商的领军作用,助推江苏各市“智改数转”进程。

跨行业跨领域赋能的背后,是中天互联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的成果。2022年,中天互联孵化出工业码、解析码、设备云(昵称:设备卫士)、双碳云、产业链ERP等一系列核心科技产品,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了普惠、低成本、持续赋能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回想这一路历程,时宗胜认为,“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创新‘互联’技术,是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响应’双碳“战略,中天互联依托工业互联网优势,在各领域积极进行生态布局,已经做了很多底层工作,未来将努力破解‘双碳’技术创新的卡脖子问题。”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