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应用“扬帆”计划助推车联网加速落地

作者:郄勇志 责任编辑:王禹蓉 2021.07.20 18:16 来源:工联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应用“扬帆”计划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全社会千行百业的空前关注。该计划从释放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潜力出发,着力打造一批“5G+”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激发5G应用创新活力。

在5G赋能千行百业之中,“5G+车联网”备受各方关注。众所周知,自车联网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前期发展以汽车电动化为主要趋势,由此也出现了以宁德时代为主要代表的动力电池制造厂商,以蔚来、小鹏、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制造厂商,以及各类围绕电能系统配套的各类厂商。

而随着“新基建”概念提出,以及有针对性的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配套政策的推出,当下的车联网发展已经逐步向智能网联化迈进。这其中,以华为HI解决方案、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方案,以及各类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车联网云方案为主要代表。如果说车联网前期是以电动替代燃油的纯动力更替,那么后期的智能网联化则是真正“车联网”的脱胎换骨般升级。

去年7月份,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第一个5G-V2X标准正式诞生。5G-V2X简而言之,就是5G+C-V2X,即5G与车联网的融合。5G-V2X标准支持了V2V (车与车)和V2I (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方式,以及优化感知、调度、重传以及车车间连接质量控制等技术,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

“5G+车联网”真正意义上产生化学反应,5G-V2X标准必不可缺。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车联网理解为以智能语音、智能唤醒、智能导航、智能通信等基于汽车本身的人车交互,那么“5G+车联网”将朝着自动驾驶、感知计算、车路交互、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等“人-车-路-云”高度协同化的方向发展。

5G应用“扬帆”计划中提到:“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块的车载渗透率和路侧部署。加快探索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由此可见,5G-V2X在未来三年将成为“5G+车联网”应用发展主线,串联起产业链各方。目前,5G-C2X产业链涵盖了以Intel、英伟达等为代表的主控AI芯片厂商,以华为、高通、移远等为代表通信&定位芯片模组厂商,以中科创达、星云互联为代表的终端硬件厂商,以思必驰、同行者为代表的软件厂商,以蔚来、小鹏、比亚迪、北汽、上汽、吉利、广汽等为代表的汽车厂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通信运营企业。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到,我国将分阶段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将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第二阶段,2020年后,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将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而从目前车联网发展趋势来看,基本符合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两阶段发展历程。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的“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章节提到将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

先前,在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上,美国主导DSRC标准,而我国则主推C-V2X标准,产业标准不一也导致了先前车联网从筹划到推动,从落地到应用上一直处于观望尝试阶段,大大阻碍了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化的历史进程。而随着去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宣布放弃DSRC,并转向C-V2X,这意味着中国主导的C-V2X标准,成为了全球车联网领域唯一的国际标准。自此,5G-V2X迎来产业机遇期。

5G应用“扬帆”计划发布后,基于5G+V2X标准的“5G+车联网”将加速实现落地,产业链各方也将出现新的“独角兽企业”,借助车联网历史机遇互相成就。汽车产业也将重新得到定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其中,一场“5G+车联网”的智能网联化竞赛将正式拉开帷幕,真正的在汽车领域改变生活,改变社会,迎来新的蓝海征程。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