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杨光:中韩引领全球5G增长,低频段将成为重要助推器

作者:梅雅鑫 责任编辑:梅雅鑫 2020.12.04 08:40 来源:通信世界网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12月3日,由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指导、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信通传媒·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的700MHz技术与产业应用研讨会成功召开。Strategy Analytics 研究总监杨光就全球5G发展与低频段应用进行了分享。

1607042502406040844.png

中韩引领全球5G增长

“就网络部署的数量来讲,5G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3G和4G。到9月底,全球推出超过120张5G网络,势头强劲。”杨光表示,“亚太地区仍然主导着5G的早期增长,从用户数来看,主要的用户增长还是来自中国和韩国。”

图片2.png

据了解,韩国5G于2019年4月正式商用,到2020年9月,韩国用户渗透率达到13%,由5G业务承载的流量超过34%。杨光表示,在此期间,DOU的增量也比较明显,5G的DOU大概是4G的2.5倍。但真正从4G迁移到5G的用户,还是比较高端的4G用户,他们的DOU实际上也增长了差不多一倍,可见5G对DOU的拉动还是比较明显的。

作为全球首个宣布进入5G商用的国家,韩国在5G建设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商业化进程也推进较快。据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韩国5G用户数量已达到998万。虽然韩国凭借技术优势最早实现商用移动5G,但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中国正成为全球5G移动通信的霸主。

发力政企市场,释放5G潜能

网络是基础,应用是王道。杨光表示,当前2C市场的特点非常明显,业务应用是核心。在国际市场,不限量套餐已经成为主流,业务应用成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全球的运营商都在积极探索云VR/AR、云游戏等应用,但能体现出5G特点的内容仍然偏少。因此,在5G手机的大市场中,运营商需要构建引人注目的内容和服务捆绑,以刺激需求并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从而展示5G的功能。

“除了2C市场外,全球运营商已经有了一个共识,5G的潜力在于政企市场”杨光表示,5G将面临B2C增长的限制,5G将把无线转变成以B2B为中心的网络,目前美国、德国以及其他地区的运营商都在往政企市场发力。

杨光总结了领先的运营商开拓政企市场的共同特点,首先,边缘计算是政企市场的核心技术;其次,5G低时延和高可靠带来的端到端的SLA保证对开拓政企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次,部署灵活性与SLA保障能力的结合,使5G 相对其它通信技术具有独到的优势;最后,电信运营商需要强化与行业解决方案伙伴的合作,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连接服务。

随着边缘计算成为政企市场发展战略的核心,公有云厂商获得了进入电信基础设施市场的机会,现在国际市场上主流的公有云厂商都已经和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开展了非常广泛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韩国也出台了类似的产业政策,韩国已拨款44.8万亿韩元用于数字新政,包括5G,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和社会基础设施系统的数字化建设。

5G频谱组合不断扩展,低频段呈现良好势头

当前,5G频谱组合不断扩展,低频段5G部署呈现良好势头。在杨光看来,运营商布局低频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频谱协同,另一个是监管方面的驱动力。

频谱协同也意味着对多样化频谱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美国运营商T-MobileUSA的“分层蛋糕”频谱使用模型,一方面利用600MHz低频段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利用中频段和毫米波频段,提升数据速率。所以一个真正健康的网络,应该是中、高、低频结合的网络。

在欧洲一些国家,低频段部署的驱动力还来自监管方面。例如,欧洲的监管机构对运营商快速实现5G覆盖有时间和数量的要求,或者某些监管机构对于运营商基站的无线发射功率有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低频段部署可以很好地帮助运营商覆盖频谱资源。

“2021年是5G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一年,在消费者市场上希望能够看到中韩之外的5G规模发展,行业应用真正商业运营产生经济效益。其中,低频段将成为重要助推器,有利于降低投资门槛,改善用户体验。” 杨光如是说。

最后,杨光强调,发展低频段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构建生态是700MHz部署成功的关键,包括终端生态、内容应用生态。5G广播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健康的终端生态,还需要构建新颖的、多样化的内容应用生态,并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