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陈继新教授:面向下一代通信架构,释放5G潜能

作者:田小梦 责任编辑:田小梦 2020.10.13 22:2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为进一步推动5G毫米波的发展,10月12日,由GSMA主办,信通传媒·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高通作为技术合作伙伴的以“释放5G全部潜能”为主题的“5G毫米波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丽晶酒店隆重召开。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电磁场与微波工程系主任陈继新应邀出席大会并以“5G毫米波芯片与技术演进”为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陈继新指出:“毫米波多通道芯片是5G、B5G/6G移动通信的核心器件,毫米波芯片随着移动通信的进化而演进。”

1602599216256000205.jpg

毫米波与太赫兹频段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5G正式商用即将迎来一周年,同时5G下一个阶段的关键技术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毫米波频段作为5G部署的频段之一,由于其高带宽、低时延以及多方面优势,将成为释放5G潜能的重要抓手。

陈继新表示:“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进程,现在可把目光和焦点逐渐往更高的频段去瞄准。”从整体的电磁波频谱拓展开来看,在大的应用背景下,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频段仅是冰山一角,但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频段,频谱资源极其丰富,且在信息、生活、国防、航天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工程研究价值。GSMA预测,毫米波作为高速接入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核心使能技术,将在2035年之前对全球GDP作出6560亿美元的贡献,占5G总贡献的25%。

但在5G演进过程中,5G对毫米波和太赫兹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如在移动宽带方面,5G毫米波单站速率从现有的20Gbps,提高到Tbps,在时延和连接密度方面,5G毫米波的需求都会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提升。此外,各类毫米波应用阵列化发展的趋势对于多通道芯片的迫切需求。

陈继新指出,现阶段采用的混合式大规模MIMO架构,是一种折中的混合型架构,全数字架构在性能上会达到最优,但是考虑到当前器件实现的难度,特别是接收端多通道高速率的ADC和基带处理器件的限制,全数字架构中的移相衰减单元放到了射频通道。与此同时,当前5G毫米波芯片以射频性能优化的硅基工艺为重点。

面向下一代通信的非对称大规模 MIMO 架构

“我们在洪伟教授的带领下和产业界的帮助下,除实现了达到国际水平的5G毫米波多通道波束成型芯片与上下变频芯片,同时也将目光瞄准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架构。”陈继新介绍道,毫米波全数字大规模MIMO系统将是B5G乃至6G系统的最佳选择。为有效降低毫米波全数字多波束阵列的复杂度、成本、可实现性,实验室提出了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的概念。

1.png

陈继新表示,非对称大规模 MIMO 波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射和接收阵列波束不对称。非对称大规模 MIMO 波束采用全口径,实现发射阵列高增益窄波束和接收阵列低增益宽波束,保持链路增益一致或更高。

二是,波束扫描范围大。由于非对称系统采用全数字多波束阵列架构,其波束扫描范围与对称全数字多波束系统一致,具有完全收敛性。

三是,DOA计算难度降低。在基站侧,接收通道规模大幅度降低,例如,通道数从64减少为16。这将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尤其是针对宽带信号的高精度ADC芯片和射频通道,同时,这会大幅降低基带信号的处理量和处理算法的实现难度。

四是,系统容量高。非对称大规模MIMO阵列系统的波束数量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流,增加系统容量。

但是,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MIMO系统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将迎来相应关键技术的挑战。如由于采用了非对称的发射和接收阵列,导致上下行信道非互易,对此,与会期间,陈继新也分享了可能的芯片解决方案。

毫米波芯片的架构随着系统架构的改变需作出相应的改变。陈继新表示:“如何应对这些新系统的挑战,设计合理的架构,包括对应的芯片的实现,是我们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当前面临的非常关键的任务。此外,我们学校也非常希望更多的参与到毫米波产业化的进程,为我们国家5G毫米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