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延期”?3GPP专家全面解读R16背后

作者:蒋雅丽 责任编辑:蒋雅丽 2020.07.04 22:40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终于完成。7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这一消息使产业链上下都为之振奋。其不仅增强了5G的功能,让5G进一步走入各行各业并催生新的数字生态产业,还更多兼顾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使通信基础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益,进一步助力社会经济的数字转型。

R16标准冻结,赋予了5G更强的生命力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增强了业界对5G技术持续演进的信心,也将为我国5G“新基建”注入新动能。而这一切看似十分顺利的背后,其实是疫情之下的“乘风破浪”。基于此,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专访了深度参与3GPP工作的专家:3GPP RAN全会副主席、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徐晓东,3GPP SA2工作组副主席、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孙滔。

并未“延期”

受疫情影响,原本定于2020年3月份发布的5G标准R16 Stage3推迟了3个月,业界都在担心其对于全球5G建设节奏是否会产生较大影响。徐晓东表示,R16标准的冻结实质并未延期。虽然R16 Stage3工作推迟了3个月,但真正标志着标准工作基本完备的是ASN.1(Abst ract Syntax Notation One,ASN.1是ISO和ITU的联合标准,具体定义了信息的抽象句法)审阅的完成。他表示,在常规情况下,R16 Stage3功能冻结后的一个季度才能完成ASN.1的审阅和冻结,而此次打破了常规,在功能冻结的同时进行了ASN.1的审阅工作,两项工作并行开展。“总体上不会影响各厂商的开发节奏。”孙滔补充道。

可以说,R16是3GPP史上第一个通过非面对面会议审议完成的技术标准,是全球产业团结协作的结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能保证ASN.1按时冻结,凝结了3GPP代表们无数不眠之夜下的贡献。”徐晓东有感而发。

R16标准的制定经历了多重挑战,例如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公司无法进行单点交流,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的肆虐又无法召开面对面会议。但来自全球各行业各公司的标准专家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以更富建设性的态度,搁置技术分歧,通过高强度线上会议、延长会议时间、超密度邮件讨论,共同致力于高质量5G演进技术的标准制定开发,保证了R16如期而至。

R16将完善“能力三角”

相比于作为5G“基础版本”的R15,R16围绕“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潜”和“运维降本增效”3个方面进行了补充与升级,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

徐晓东表示,“新能力拓展”包括支持更高要求的uRLLC能力,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的网络服务能力,面向车联网应用支持V2V、V2I的通信能力,以及面向行业应用支持空口定位的能力;“已有能力挖潜”就是对已经定义的功能再次引入一些新特性,提高网络利用率;“运维降本增效”是基于无线数据自动化采集的路测和网络运维技术,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及容以及针对大气波导现象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将有效降低人工和运维成本。

“R16是5G‘能力三角’的完善。”孙滔继续补充道,“R15主要基于eMBB场景,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出能用的5G标准。而R16标准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除了eMBB之外,对URLLC、mMTC(大连接物联网)这两类重要的场景和能力都进行了部署,相当于把5G‘能力三角’的一半补充完整了。”

R16触发CT与OT融合之势

“R16超过60%的工作都与面向行业的能力有关,基本涵盖了5G最具含金量的行业应用,包括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比如其支持5G时延敏感网、局域网、专网。”孙滔表示。他认为,可以将R16视为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与OT(Operation Technology,运营技术)开始融合的第一个版本。

从R16开始,5G真正与工业互联网进行融合。其引入了新技术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时延、“6个9”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可以支持更高要求的高可靠和低时延通信能力,能支持工业互联网高时延敏感网络需求以及面向车联网应用的能力。而这些都将加速AR、VR等业务的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的爆发。

同时,面向车联网应用,R16支持了V2V(车与车)和V2I(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方式,以及优化感知、调度、重传以及车车间连接质量控制等技术,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面向行业应用,R16引入了多种5G空口定位技术,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达到米级。R15的若干基础功能在R16中得到持续增强,显著提升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切换性能,使终端更节电等。

我国三大运营商贡献占比达40%

在5G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来自中国的“标准”力量愈发强大。徐晓东表示,单是中国移动就主导完成了15项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包括旨在降本增效的无线数据采集与应用、服务化架构框架及接口增强、应对大气波导的远端站干扰消除、高铁场景性能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管理、增加部署灵活度的非同步载波聚合、虚拟化策略管理提升、提高上行覆盖的高功率终端技术、安全能力服务开放等。

“在全球运营商对R16标准的文稿贡献中,我国三大运营商的贡献占比达40%左右。“徐晓东表示,中国移动在R16标准化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3GPP中的积极贡献也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认可:提交技术提案3000余篇,占全球运营商提案总数的30%以上,其专家担任了3GPP RAN全会副主席、3GPP SA2工作组副主席、3GPP SA3工作组副主席、3GPP CT3工作组副主席、3GPP CT4工作组副主席等领导职位。

产业链无需继续观望

不止于R16,5G标准将不断迭代。基于R16,R17也已在制定当中,而未来也可能出现R18等。徐晓东表示,R17相对R16将会进一步延展5G能力,其中包括基于5G的广播能力、卫星通信、对空基站、无线侧切片,以及人工智能与5G相互赋能的探索。“R17将更加全面的面向垂直行业,增强面向行业的能力建设。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基础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也会涉及天地一体化的网络能力建设。”孙滔补充道。

那么,R16冻结时间的推迟,是否也将使R17冻结时间顺延?徐晓东表示,整体而言,R17的推进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不算很大。考虑到疫情,原定于2021年的3月冻结的R17将推迟至2021年6月,如果疫情防控仍将继续,有可能会再一次延期。而切实可行的冻结时间将在今年年底得到正式结论。

“R16整体就是R16本身最大的亮点,”徐晓东认为,R15和R16的合体将使5G具备全方位接受各种应用挑战的能力,IMT-2020即将评估的5G也是基于R15和R16之上。同时,目前5G在商用开发及部署的基础版本,实际都会以R15、R16为基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厂商还是终端商,都没有必要再继续观望。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