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朱慧敏:新基建5G产业大发展,5G toB 看中国

作者:孟月 责任编辑:吕萌 2020.06.10 15:3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发牌这一年,中国5G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从政策支持、网络建设、市场竞争及行业应用方面来看,中国5G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图片1.png

华为无线网络营销运作部部长朱慧敏

“5G发牌一周年,中国5G加速前行。毋庸置疑,中国5G市场是5G发展的一个龙头市场。”华为无线网络营销运作部部长朱慧敏在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信通传媒-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协办的“2020新基建5G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国5G进入快车道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定影响,但中国5G已经进入快车道,与全球共享产业红利。朱慧敏从网络覆盖、终端规模及用户发展规模三方面分析简述了中国5G发展的发展现况。

首先,5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自2019年10月31日,5G正式商用,全国50多个城市已经推出了5G服务。运营商高效建网,截至2019年年底,运营商就已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80万个5G站点建设,这将占比全球5G基站部署规模的80%。中国的大规模建设也将使得全球装备制造业从中受益。”朱慧敏如是说。

其次,终端规模上市,加速普及5G。数据显示,2020年1—4月,5G手机累计出货量达3044万部,占比手机出货量33.6%。其中,支持5G功能的上市机型65款,占比47.4%。朱慧敏表示:“作为手机终端普及的关键之一——价格,5G商用一年后就已经出现千元级的5G手机,而4G手机(出现千元机)用了5~6年时间,并且5G终端的价格也在持续下降,这也验证了5G的发展远超预期。”

最后,用户规模快速发展,同时促进5G应用创新。截至2020年4月底,全国5G用户数已突破3600万。朱慧敏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5G用户数有望达到2亿(全球预计年底5G用户数达2.5亿),用户规模的爆发也将促进5G应用落地开花。

5G to B应用逐渐走向成熟

对普通用户而言,5G也许意味着网速更快、游戏体验更好,但融合应用的5G+才是发展的关键,也是5G技术真正造福人类的核心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5G的更大的潜力在于使能千行百业,催生新价值,是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器’。5G to B应用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在5G使能行业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探索及进展对全球非常具有借鉴意义——5GtoB看中国。”朱慧敏表示。

自发放5G牌照以来,运营商、设备厂商等产业链企业开足马力,各具特色的行业应用相继落地。无论是2019年国庆阅兵的5G+4K高清视频回传,还是今年防疫抗疫过程中的远程医疗、5G红外热成像测温、无接触配送等应用,都充分体现了5G与AI、大数据等ICT技术加速突破与融合,让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每个G时代,业内总会寻找“什么是‘杀手级’的应用?”在朱慧敏看来,“我们很难定义一个‘杀手级’的应用,作为ICT领域中的技术提供方,华为更关注“杀手级”的体验——将网络建设好,能够承载多种业务需求、孵化更多成功应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作为端到端的5G设备供应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无论是产品创新、应用落地还是生态实践,中国5G建设的每一步,华为即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持续推动着中国5G产业的递进发展。”朱慧敏表示,华为在推进5G建设过程中发现,全球首波5G商用都采用TDD,实现eMBB极致体验目标,但TDD+FDD融合是5G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TDD频段和FDD频段的融合,才能真的达到极致的‘杀手级’应用的网络。华为也在致力于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进一步为运营商和客户提供更优的网络,孵化更多的应用,兑现更多的商业机会。”朱慧敏如此表示。

最后,朱慧敏呼吁:“2020年,5G商用的第二年,5G City正在加速建设,华为愿秉承开放合作,与产业链企业共同推动5G产业大发展。”

图片2.png

附:华为与行业一起见证并参与中国5G发展每一步

2013年2月,IMT-2020(5G)推进组成立,华为是其重要组成成员;

2016年3月—2018年9月,华为完整地参与IMT-2020(5G)各阶段测试及标准验证,推动中国5G标准成熟;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华为积极推动5G建设;

2019年10月1日,华为与中国电信助力央视完成国庆盛典首次5G+4K超高清直播;

2019年10月31日,中国5G正式商用,华为帮助运营商在全国规模建网;

2020年2月,雷神山、火神山医院采用了华为极简方案,华为联合三大运营商仅用3天就实现了5G覆盖;

2020年4月30日,华为联手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建世界最高5G基站,珠峰峰顶首次实现了5G通信。

……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