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珺:情系光网,一手绝活铸就“匠心”

作者:梅雅鑫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9.10.02 15:1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仲夏时节,上海近40℃的高温让不少市民选择宅在室内消暑纳凉,而上海电信西区电信局的基层线务员徐珺骑着电瓶车,带着4个工具包、几卷网线光缆,加起来重达30kg的全套装备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门为用户修理宽带光缆,处理电信技术领域的疑难杂症。

从电话线到光纤,从有线接入到无线Wi-Fi,从拨号上网到千兆宽带,徐珺是中国通信发展与变迁的见证者。正是有众多基层线务员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与艰辛,正是他们走街串巷、日晒雨淋、爬杆布线、弯腰装机,通信网络才得以建成和维系,从而把现代信息文明带进千家万户。

如今的徐珺,已经从一名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且成为业内认可的“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把它做到极致,将光纤接入变成一门精致的艺术,将上海变成网速最快的城市。”这是徐珺努力的目标。

平凡人眼中的“稳定”工作

“1994年初中毕业后,父亲和我一起填写了志愿书,机缘巧合下我进入原上海市电话局技校学习,专业是线务员。”谈及选择通信行业的缘由,徐珺的初衷很朴素——稳定可靠。

1994年徐珺家里才装上电话,家中也没有在邮电行业工作的的亲人,父亲希望徐珺有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虽然“线务员”这个岗位徐珺感到很陌生,但当时电话业务正好处于大发展阶段,很多人都认为电话局是一个很好的就业单位。这份“稳定”的工作,徐珺一干就是23年,从1996年进入电话局实习至今,他经历了有线接入变化的各个阶段。

徐珺还是实习生时,电话业务的安装和维修并非易事,作为一个懵懂的学徒,师傅觉得他引入线布线绑扎速度慢,干活不够麻利。于是徐珺就利用业余时间在实习单位的围墙上练习室外引入线的绑扎,通过练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这件事情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勤能补拙。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Modem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ISDN一线通业务的安装和维修层出不穷,时代的变化促进徐珺自学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从一名普通电话线务员转型成为数字终端维修线务员。

正是由于徐珺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班组逐渐将一些攻坚的任务交给他。“我参与过南京西路沿线公话线路的维修整治,参与过当时所在分局载波电话的割接退网工作,看似简单的一根根线路布放却能解决企业和客户的需求,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这使我充满获得感。”徐珺回忆道。

1570000842644040536.png

图注:徐珺登高检测架空线路是否带电

坚守一线23年,专治疑难杂症

从铜缆到光网,从单一的接入到复杂的组网,安装维护施工使用的工具和仪表也不断更新变化。徐珺谈到,早期室外入户光缆施工方法源于日本,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密度情况不一,因此外来的办法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徐珺和他的同事提出改进方案:将原来铜线布线支架加以利用,用一个大一些的螺栓拉钩固定更多的线缆,利旧也方便。

徐珺通过学习和反复实践,在“光纤美观隐蔽入户”上取得了突破——“暗管入户四小工具”及操作法正式诞生。

image.png

图注:徐珺在吊顶穿线

几元的吹管器能替代数昂贵内窥镜,判断暗管情况;30元的自制牵引绳能适应短距离的穿放和牵引;徐珺的团队改进了穿管器的穿引头及衔接部位,降低成本适用中国暗管;10元的控油瓶改装后变成节省又便于倾倒润滑液的容器。同时徐珺还编写了详细的暗管入户操作方法并拍摄了教学视频,将经验方法进行分享,提高线务员的暗线入户能力。

“我和伙伴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几千次的穿放测试,充分检验了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目前我们穿通的历史最久远的暗管管龄近80年,并形成了多个百分百暗线入户大楼。”徐珺骄傲地说。他们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四小工具”和操作方法,使上海电信暗线穿通率从10%提升到了51.6%,穿管器还走出国门登上了世界宽带论坛的舞台。

在对老建筑的光网改造中,没办法暗管入户,明线布放又有困难,那么可以用另一个绝招——隐形光缆,只要有1毫米的缝隙,无需打洞无需钉固,光缆就能美观入户。徐珺和伙伴们在2012年提出利用900微米的光纤跳线芯线进行布放。时至今日,徐珺及其同事以“线务员感知度”为标准进行了反复测试比较,在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他们提出降低隐形光缆的抗拉力。通过实验和实践,他们提出了一套隐形光缆的施工方法,并已经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将其实际施工经验和总结融入标准之中。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用标准来对标设计,用实用廉价的方法来执行,这是徐珺和团队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虽然都是小发明小改进,但却用处极大。他们一直用这句话来形容:我们在海边捡起普通的贝壳,向你展示它的不同之处。

“匠心”传承:简单的事用心做

基于徐珺的突出贡献和综合素质,公司曾经想让他走上管理岗位,但被徐珺婉拒了。他向记者坦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管理工作,我的性格脾气还是适合搞技术。”

他一手建立起中国首个专注于通信线务技术的网站“线务员之家”,把自己所有一线服务和创新实践经历都放在网络上,并且带动了很多粉丝在网站上进行交流分享。他主动联系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国国家队选手阮维卓,给阮维卓赠送穿管器,那次,中国队选手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有时候喜欢一件事、痴迷一件事,不会觉得累和苦,从中可以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即使再小的事也是如此,这样的感觉一直伴我至今。”在徐珺看来,正是由于在ISDN技术学习中打好了基础,ADSL业务上手相对而言简单一些,但随之而来也有很多新的挑战,例如ADSL特性和铜线的各类问题容易引发各类故障,使徐珺意识到不能单一的依赖经验积累,而是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和数据收集。

凭着工匠精神学习、思考、创新、实践,徐珺一直从容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他心中的“工匠精神”是纯粹的、坚韧的、智慧的、极致的、利他的。拥有它的人会将职业视为一生的事业,从自己做起,将简单重复的事用心做好,追求精益求精的结果,更注重充满乐趣的过程。

“只要工作需要,我会坚持在一线,鱼儿离不开水,企业同样也给予我们很多帮助,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职业生涯通道,鼓励我们立足岗位成才。”徐珺反复强调自己只是用心将一件事做好,仅此而已。尽管已到不惑之年,胡子的花白被徐珺的儿子看在眼里,但徐珺依然时刻关注着新的技术变革。面向未来,徐珺创新工作室也将聚焦5G网络覆盖建设过程中线缆方面技术和技能,持续为通信事业输出能量。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