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须:奔跑在创新路上的通信人

作者:梅雅鑫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9.09.11 11:16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探索先行,从瓶颈制约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书写了大踏步迈向网络强国的壮丽史诗。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与见证者,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张同须院长对中国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颇有感慨,他表示,中国移动通信发展的速度很快,移动通信的发展是中国电信业发展的缩影,是电信行业自主创新的缩影,也是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落实。

image.png

告别3S,融入国际圈

回忆起1987年刚毕业时要排队2个小时打电话的情景,张同须表示,那时候家里能装电话是一件值得让人羡慕的事情,因为通信发展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在北京,一部固定电话的初装费高达5000元,还是有不少市民在报装点彻夜排队等号。

三十几年一晃而过,如今,辉煌一时的固定电话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几乎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智能手机。通信载体快速迭代是显而易见的,而这背后倾注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以及多少通信人的艰苦奋斗却鲜为人知。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移动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幽默风趣的张同须院长给记者讲了一个国际标准化领域的“3S”的小故事:曾几何时,中国代表团里呈现出3S的特点,在国外出席标准化会议的时候,会议一开始smile(微笑),听会期间sleep(睡觉),会议结束后shopping(购物)。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充分体现出早期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地位,在会议召开期间很难找到存在感。

而随着TD-SCDMA国际标准的颁布,中国主导的3G标准破土而出。与以前中国在“大哥大”时代、2G时代的沉默不同,由于TD-SCDMA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而且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国也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3G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3G牌照颁布之后的几年,只有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真正把TD-SCDMA网络做大,加上中国移动的技术实力、有用户优势、充足的资金以及国际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基本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但TD-SCDMA的发展面临着商用时间紧、任务重、产品成熟难度高等挑战,中国移动在技术、产业和运营等各个方面大力开展了创新,比如在网络规划优化、双极化小型天线、“三不、三新”策略等都是业内首创。

2013年,工信部发放了4G牌照。而此时距离08年发放3G牌照,才过了五年。当中国移动拿到TD-LTE 4G牌照之后,它开始全力建设LTE网络,推动2G、3G用户转4G。仅用了一年,2014年的时候,移动的TD-LTE基站数量就已经达到了70万个。在4G时代,中国移动重新确立了在竞争中的绝对领先优势。而这背后,是在4G牌照发放之前,中国移动就及早布局,提前开始对TD-LTE技术、标准和产业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研究。

张同须指出,移动通信的更新、迭代周期每一代大约为十年,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是在上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孕育而生,而正是因为中国移动有TD-SCDMA的技术储备和运营准备,TD-LTE的建网速度才会这么快,中国移动的5G建设才会如约而至。

对比如今,中国代表团早已告别了“3S”时代。“如今,我们在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期间,不仅没有时间睡觉、购物,甚至连微笑的时间都没有。所有参会人员都串场于各个会场之间,提供标准文稿,参与方案讨论,主导标准制定,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张同须如是说。

用自主创新赢得5G市场

“创新”是张同须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他看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改革开发以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战略,更离不开坚持自主创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通信技术人员。

从1987年走出北京邮电学院的大门那天起,张同须的人生就和通信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已32个春秋。在中国移动设计院,张同须主持了西藏自治区VSAT卫星通信网络工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工程、全国TD-SCDMA与TD-LTE网络工程等多项全国性骨干网络和新技术网络工程设计,同时编写了相应的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科技进步奖。

1568164911200011031.png

图注:1990年西藏,VSAT工程第一次查勘(右一为张同须)

2011年5月,张同须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最高荣誉,这体现了对他多年来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工作的高度认可。

但低调谦逊的张同须将此殊荣归功于通信行业及中国移动这个大舞台,“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移动设计院集体的荣誉,也代表了业界对中国移动设计院在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方面实力的认可。”

2017年过半时,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成101张TD-LTE商用网,TD-LTE用户数约占全球LTE用户的50%。而中国则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4G市场。庞大的市场规模,促进了手机终端产业的崛起,带动了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4G发展,为5G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经历过3G、4G网络建设的艰辛,在担任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以后,张同须更认识到肩上责任重大。此时正是5G标准制定、产业和商用积极准备的重要阶段,他深知5G发展充满了挑战,但好在有前期网络建设的经验、人才、技术的共同积累,让通信行业的技术人员始终充满信心,勇于突破。

在5G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中国移动研究院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联合产业攻克了服务化架构、网络切片、大规模天线、半静态帧结构等核心关键技术,围绕“新频段、新天线、新架构、新设计、新能力、新传输”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形成系统的5G知识产权布局,机身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

在5G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中国移动研究院大力提升标准化力量,将资源向标准化研究人员倾斜,并强化标准化工作管理,实现标准、专利和项目的联动。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研究院有近30名专家在3GPP、ITU、NGMN、GTI等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助力中国产业在标准制定中成为关键力量。目前中国移动在3GPP和ITU等标准组织中牵头的关键项目数在全球运营商中排名首位。

中国移动还于2016年就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旨在4G向5G演进过程中, 联合通信及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融合生态。同时,中国移动还联合AT&T等国际主流运营商、厂商创建了O-RAN产业联盟,提出了“开放”和“智能”两大核心愿景,积极推动5G向开源、开放、智能化发展。

目前,中国移动基于对5G技术特点、发展规律、生态环境的判断,提出了“5G+” 行动计划,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5G+4G。两个网共同构成网络基础设施,并做好协同,共同发挥作用。二是5G+AICDE。即5G和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紧密的融合,会创造出很多新的应用、拓展很多新的空间。三是5G+生态。5G要成功离不开成熟完整的产业链,要通过良好健康的生态圈,共同推进5G的发展。四是5G+X。X代表各行各业的应用,通过5G的赋能加速推动这些领域实现更新换代,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DICT融合已成趋势

从CT到ICT,移动通信已经实现了转型,而面向未来,移动通信将迎来重新定义,走向DICT时代。DICT是指在大数据时代DT(Data Technology)与IT、CT的深度融合。

张同须进一步解释道,DT狭义讲是一种数据技术,广义上讲是云服务下的数据价值创造。互联网大数据时代,CT、IT、DT深度融合,实现了简单信息化向智能信息化的发展,并通过行业融合创造了更多的融合型智能应用。

有人说,通信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但笔者认为这些人并不懂真正的通信。正如张同须所言,通信市场的前景无比广阔,未来通信将不仅仅服务于个人用户,也不止于人们大众,更赋能于各行各业,将为人民生活、生产制造和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创造新的价值。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这是当代年轻人该有的追求,而张同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通信人不断奋斗的理想与信念。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