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彭俊江:打破行业边界,5G开启无限商机

作者:舒文琼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9.05.19 13:04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繁忙的集装箱码头安装了30多路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视频数据并通过基于5G的混合传输网络回传至控制中心;后台中心通过5G混合网络发出指令,远程控制吊车系统抓取和运输集装箱,整个系统的时延降低到了毫秒级——这是201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爱立信东北亚研发中心总经理彭俊江演示的青岛港场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5G支持的集装箱吊装生产港,青岛港生动地阐释了5G如何赋能垂直行业。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随着5G的到来,除了码头以外,包括医疗、教育、娱乐、交通等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将出现改变和升级。在201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上,彭俊江总经理以“5G构建全新生态,开启无限商机”为主题,讲解了5G商用现状,以及给垂直行业的改变。

QQ截图20190519130442.png

用户需求强烈,5G发展迅速

经过数年准备,5G在2019年进入了真正商用的阶段,包括北美、韩国、欧洲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部署5G。

其中,北美使用的是高频28GHz,高频虽然在覆盖和穿透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但是可用带宽资源非常丰富,目前遇到的主要掣肘是终端品牌数量相对较少;韩国运营商今年4月正式开始商用5G,5天之内新增5G用户达到非常可观的20万户;在瑞士,爱立信与OPPO和高通推出了5G商用终端,速率超过了1Gbit/s。

5天之内发展5G用户20万户,这样的速度超乎想象,反应了用户对于5G的渴求。事实上,不仅在韩国,全球其他国家用户也对5G需求强烈。今年5月,爱立信发布了最新的消费者调查报告,对全球22个国家的共3.5万名用户进行调查,结果远远比想象中热烈。特别是在中国,29%的用户在5G推出以后有兴趣立即更换手机,5G商用6个月以后将近50%的用户有意向换手机。彭俊江表示,用户更换5G手机,主要是为了更高的、新业务和新应用、安全可信的网络,而终端价格过高、成熟度有限则是用户的主要担忧所在。

破解瓶颈,爱立信推动5G产业进程

彭俊江认为,虽然5G已经从技术创新迈入了产业应用阶段,但是5G技术创新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止。例如,与3G和4G相比,5G需要的基站数量更多、密度更大,功耗也更大。为此,爱立信推出了新型胶带基带,外形酷似常用的胶带,具有部署灵活、成本较低的优势,是实现大容量、广覆盖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室内和体育场馆等场景。

作为全球5G领域的主要推动者,爱立信在中国也在大力推动5G的产业化进程。彭俊江表示,爱立信是世界500强高科技公司中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一家外资企业,爱立信在中国共有5600名研发人员,分布在各个城市,实现了从无线、核心网到业务平台的全方位覆盖。

彭俊江表示,爱立信参与了工信部组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5G技术试验,以及三大运营商的大规模5G外场测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立信还积极致力于破解5G终端瓶颈。“韩国、美国、瑞士等运营商推出5G时终端是最主要掣肘,为了促使芯片、终端产业成熟,爱立信在中国与高通、海思、联发科、展锐、三星等芯片厂家一起做IoDT测试,与OPPO、三星、LG等众多终端厂商开展互通测试,促使产业成熟。”彭俊江表示,“因为5G不仅需要建设一张网,作为端到端的应用,5G的成功离不开可用的终端。”

5G大发展需要产业大融合

提起5G带来的影响,业界常说的是“5G改变社会”,既然要改变社会,那么5G就离不开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对此彭俊江认为,5G不是简单的通信、IT或者CT的概念,而是涉及多个领域的融合。既然技术的边界已经被打破,那么企业也需要走出通信行业,拥有更大、更宽的视野,在此方面,爱立信已经先行一步。

“独行者快,伴行者远。为了促进5G大联盟、大合作,更好地有益社会,爱立信与全球45家以上的学术机构和大学进行了合作,与全球20多个行业开展了合作,共同发起成立或积极参与了5G-ACIA、5GAA、AII等联盟。”彭俊江表示,成立和参与这些联盟,目的就是缩小5G与垂直行业之间的距离,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更好融合与发展。

在实践应用方面,爱立信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例如,爱立信在其南京工厂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部署了智能螺丝刀、蜂窝联网的智能安灯系统、测试设备监测、高危环境监测、生产和资产监测等应用;在远程医疗方面,爱立信与伦敦国王学院、天津大学、国内某运营商合作推出远程医疗项目项目,高带宽、低延迟的端到端5G网络助力实现远程手术,控制命令、触觉传感和视频流量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在工业控制方面,前文所述的青岛港就是一个典型应用,通过部署5G网络,远程操控机械臂的时延降低到了毫秒级,大大提高了码头效率。

但是,5G融入垂直行业并不是短期之内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相互的探索,比如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如何满足实时的要求,过去的网络多以满足下行需求为主,未来如何满足大量的上行需求?彭俊江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各个行业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沟通、合作与融合。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