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杨鑫:各家运营商需结合自身需求打造适合自己的MEC平台

责任编辑:耿鹏飞 2019.05.16 11:3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为助力缩小全球标准化差距,推动5G行业发展,加大5G示范应用推广力度,5月16日-17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北京信通传媒和百卓网络联合承办的以“缩小标准化工作差距”为主题的“2019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正式召开。

作为“5.17世界电信日大会”重磅分论坛之一,在5月16日召开的“2019 MEC技术标准与产业论坛”上,来自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应用方案提供商、研究机构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议5G与边缘计算发展之关键。

电信  杨鑫02_副本.jpg

会上,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视频与边缘云研发部主任杨鑫分享了《MEC技术、业务与商业模式的再思考》的主题演讲。杨鑫表示,MEC业务总体尚处于培育期;MEC与一般的5G网元不一样,天然具有”IT化、业务驱动特性”,不完全是标准驱动和定义,各家运营商需结合自身需求打造适合自己的MEC平台。

以下是杨鑫的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同仁,大家中午好!这是我第二次参加MEC论坛,我们这边也是研究了两年MEC,有一些对MEC的各种认知也在升级,所以今天也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研究和实践。

分享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还是业务和技术角度,第二个是从商业模式,最后一个是对未来发展演进的展望。

第一个,我们认为MEC是时势造英雄,ICT时代是ABC时代,移动网、物联网这些大的趋势就不讲了。MEC是一个云计算的思想和技术在移动通信融合的应用,最主要面向的场景是IOT场景,IOT场景最主要的又是面向数据洪流。我们要用这些AI方法获取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的增长是超过传统的网络和云的增长速度,所以才引入了边缘计算,这是MEC发展的一个大的背景。

具体的业务推进角度,前面嘉宾也提到了,包括中国移动提到了十大问题,包括中兴通讯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认为当前实际上还是一个场景验证和业务培育为主。这里的业务场景很多了,各位嘉宾也提到了。现在做的一个是偏技术的验证,另外一个就是业务的展示,商用交付类可以做一些推广,从客户真正获得收入和有盈利的,这种实际上还是主要集中在虚拟专网场景。

底下是我们和一些合作伙伴共同做的案例,涉及到刚才提到的园区的,包括自动驾驶、CDN,还包括一些AR、MR、AR的直播业务。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首先要围绕MEC,因为MEC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MEC从技术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云网融合的特征,首先有移动网络的天然属性,在3GPP里面,5G的架构明确定义。第二个,它是NFV云化的平台,首先具有云网融合特征。

第二个,MEC整个发展还是需要云网的协同支持。

第一个,本身还需要支持承载网络,因为它具有移动网的一部分,需要跟ITU承载网协同,本身就需要移动和固定的介入,我们在部署的时候,部分据点的部署还是容易的,但是规模化了,需要考虑流量大的流向的变化,另外MEC分流以后,很多会从移动网的流量变成固网。这里面包括我们跟中国电信推动一些规划接入区的建设,也有边缘机房的网络规划和网络的统一建设。

第二个,之前提到已经在做各个云的数据中心节点的DCI网络,未来包括边缘云和大云以及边缘云之间的流量要引入SDN组网,通过统一云网编排实现边缘业务与网络结合。

右边是一个大的边缘架构。从边缘平台角度,目前总体参考ETSI的定义,大部分技术是成熟和有了一定的验证,部分接口标准尚不完善。目前MEP平台架构与能力对边缘商业运营与应用的吸引力不足。

第二块就是整个管理编排。MEC含了一些ET的应用,架构里面新增了MEAO,会跟MEP里面的MANO协同,做成边缘云的网络的编排管理,这个技术上是基本成熟的,但是标准规范还是有待统一的,从ETSI的规范到运营商各家自己的规范。

MEC实际上是建立在边缘云的基础上,所以有的时候说MEC更多的是说MEC平台,有的时候说MEC是把MEC和底层基础设施统一来说。边缘云设施,首先天生是一个网络属性,这是基于NFV。依赖于NFVI本身的部署,技术上是基本成熟的,但是因为NFV和包括云的技术在同时不断发展演进。

对于是采用ICT的综合云还是IT+CT的两朵云的形态,实际上还是有不同的意见。当然我们认为越靠近边缘点,会是ICT统一的综合云或者一体化的单一设备。但是靠到边缘DC实际上已经基本接近一个标准的IDC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用IT+CT两朵云来做,尤其是很多IT业务比较多的。包括边缘点很靠近基站的用户侧的接入点,实际上还是用定制服务器以及轻量化的openstack提升整个资源效率。但是靠近云层的越接近于通用服务器,刚才中兴通讯介绍系列化的服务器也是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

第四个业务能力就是边缘云的运维。现在总体试点比较多,规模化的边缘部署还是缺少标准和验证的,当然现在从技术上有一些,包括openstack社区里面有一些,而且这一块将来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包括安全层面前面也提到,自动化运维层面、技术层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客户提供边缘应用的devops的支持,现在很多云的开发,包括跟互联网的合作伙伴实际上都是基于devops来部署,希望边缘云部署的时候,实际上给MEC对第三方开放服务里面要有这个方面很好的支持,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合作伙伴的一些需求。

第一部分一个小结,我们认为这是初步绽放的,无限风光在未来。总体业务上尚处于培育期,MEC跟一般的5G网元不太一样,天然具有IT化、业务驱动的特性,不完全是标准驱动和定义。各家运营商遵循通用的标准,还会结合自身需求打造适合自己的MEC平台。目前我们希望看到的情况是按政企ICT项目运作的、面向特定场景的是MEC相对简单可管可运维,但是目标都是打造一个海量节点全网部署的平台,各家整个产业还在往这个方面研究和推进。

第二部分就是商业模式。看看现实生活中边缘场景的商业,这里面包括快递柜、零售柜、无人超市、便利店、社区店、连锁店。这些都是一些边缘的服务模式,这种边缘一个是体验好,但是真正这种东西能够成立,不单单是单方面对用户的体验好,实际上是整个链条上效益的提升,比如快递柜是节省了快递员的派单,节省了人力成本。

第二个,整个边缘是更大的结合,如果没有电商的发展,大的电商的发展,快递柜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所以MEC边缘是要结合到整个大的业务发展。包括现在5G大带宽的业务才能真正促进MEC的发展。

当然这里面不是所有的部署边缘的场景都是能成功的,有的便利店、有的社区店就开得倒闭了,包括无人超市,背后还是由商业运营的效率来决定边缘的模式是不是能够成功。

我们认为MEC的商业模式整体上包括了to B的ICT的本地业务服务,商业模式里面提供的就是虚拟专网,还是一种网络的租赁,以网络为切入点,带动运营商的移动和宽带的基础业务以及行业应用做我们的ICT,包括运营商在一些园区里面天翼兑奖、视频监控业务。

第二个是TO C和TO I的,TO I的大部分都是全网的业务服务,包括TO C的,要通过边缘资源构建产业化的竞争优势支持业务服务竞争收益,包括游戏类的业务。

还有一个是TO  I的,一个就是资源型的能力型的开放服务,第二个就是运营商打造了本身的云网融合的云边协同的业务,包括运营商自英的业务,包括政企客户的全网服务。

但是因为边缘是各个地市省公司分别部署的,实际上要统筹经营,要获取规模化的溢价收益,才能保证这个商业模式良性发展,不能把MEC这个边缘云做成一个简单的边缘数据中心,按机房租售的模式,这种毛坯房的模式我们认为无法可持续发展。MEC一定要与IDC差异化发展,这是从整个商业角度,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这里面提到一个距离,包括ICT的服务和TO I的和TO C的,我们认为重点是在视频类的业务发展上面。

第二个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规模化可复制发展的业务模式,大家在内部探讨的时候,还是找一个杀手级的业务,但是目前还是对已有业务优化的增强,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我们希望找到一些业务是MEC能够雪中送炭的。

目前来看低时延业务对MEC发展的驱动力实际上还是不足的,这个还是锦上添花的,但是未来希望有超低时延业务,另外包括本身自动驾驶也是需要有超低时延的。但是它本身对MEC的边缘有比较强需求的,但是这些业务本身的产业发展是长周期型的。就像智能快递柜做得再好,如果电商没有普及,快递柜做得再好也没用。所以未来需要超低时延业务,这个业务无论是工业还是交通实际上是长周期的,MEC是在它的产业成熟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这是一个培育和导入期。

从业务的角度,业务切入点的策略里面,把MEC分成这样两个维度。一个是跟MEC本身是不是强相关,这是MEC对它的吸引力。

第二个,这个业务本身的规模和商业成熟度是不是高,是不是一个大的行业。

这个肯定优选第一象限,对于第二象限,对MEC很有用,但是要跟着这个产业一起培育和发展,这个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第三个,我们认为这个可能相对优先级会后一点。

第四个,MEC没有那么强相关,但是也是相关的。实际上这一块是很多客户有需求的,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不同的场景下推的业务策略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认为按整个维度来分对于不同的业务推它的经营策略。

最后一个就是发展演进的展望。

第一个就是标准层面,ETSI大家都知道做得比较多,但是实际上平台层。另外一个3GPP还是一个持续的,不光是在核心网层面,在接入网层面也会继续推进。包括3GPP和ETSI里面很多东西也在做一些融合,这个实际上还是一个不断完善,包括5G所谓的R16、R17里面也在考虑MEC。

从真正大的角度来说,MEC核心的还是云网络和云边协同,所以它的未来发展还是要融入云和网,所谓的融入云和网,第一,MEC是云的一部分,所以要云边协同,跟公有云对接,尤其中国电信有天语云,可以打通对接。可以按量付费和弹性收缩,包括云和边的协同,包括天语云的存储和边云的存储,这种安全配置,包括数据,包括AI在云端的训练通过容器的方式能够直接下发到边缘的方式,算法的更新,这种云边的协同上面。

第二个就是云网融合上面,要考虑整个边缘机房在大网下的部署,包括移动和固定的共享接入,包括本身MEC我们认为其实它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一个边缘把时延点降低,物理上更靠近用户。更核心的是MEC有一个计算,在这个计算上最主要的实际上是对用户入口这个地方业务做了计算的增强处理。在这个处理里面做了协议加速和路由优化,这个实际上对于协议改进节省的时延带宽远比物理上的节约几毫秒更加重要。

然后现在很多SDWAN的产品,SDWAN的产品是广域网的优化路由,在入口处是要做一些协议包括应用的识别,MEC跟SDWAN是可以结合的。

第二个是MEC的边缘组网跟MEC的大云的组网,这是要融入到大网里面,这是技术层面的演进。

整个从商业部署角度来说,第一个,MEC实际上第一阶段还是做分流,这种分流首先对运营商来说,因为现在流量越来越大,不能只是都在省内出口,本地网就要出去,实际上对省内运营商自身业务流量是一个优化,节约这些成本。第二个,对政企客户可以结合这个点作一些服务。

第二个是多接入边缘云,包括IT类的,监控、CDN、VR,包括对外提供边缘的IAAS和PAAS服务。

第三阶段是大家真正期望理想发展的,就是真正的massive edge computing,大规模边缘计算,来实现真正整个融合的边缘的中间件,它的部署从一个点到部署到区域一个块状,到真正像物一样到面,这是MEC整个的一个发展。

从未来的角度来说,这里提了一个MEC质能方程的概念,从整个通信的发展,5G的信道编码已经达到了一个理论值了,未来整个通信的发展更多是网络系统的方法提升网络的性能,所以计算与通信的融合,不仅仅是单计算的设备了,而是整个网络系统的角度考虑收益和整个所谓的效用,这是整个容量的提升,包括massive mimo,还有交换机、路由器,决定了计算的吞吐力。

在国内还有一个理论叫做计算通信理论,就是通过计算换取通信上的一个提升,通信的香农定律,现在是摩尔定律,因为这个计算增长,然后有互相的融合,一个计算的通信提升整体的效率。

所以从这个角度,为什么MEC比较热,MEC的价值不仅是边缘云部署业务的支持,更大的角度,MEC是计算与通信的深度融合,是网络计算存储数据架构的一个重新分布,所以我们借用这个公司,叫做E等于MC平方。M实际上是MULTI NODE,很多网络节点都要考虑最佳分布。E是ENERGY是网络能力,效用容量方面。C是计算与通信的融合。这是整个MEC大家所期望的,或者MEC大家所关注的一点,实际上是提升全网的效率,从系统论的方法看MEC,这是更多的一些展望。

最后一页总结,我们也研究了MEC两年,总体上我们认为MEC对网络演进、业务创新、商业创新的影响目前还是早期阶段,所以MEC不是像一个建基站一样的布网,对现网的规模部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渐进式的演化。在这个赛道里面,MEC论坛也举行了几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赛道,我们要有马拉松一样的,路遥知马力,最后在MEC赛道上马到成功。

大家要坚持到最后,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