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王光全:G.698.4/G.metro全光接入是运营商5G网络的未来方向

责任编辑:刘婷宜 2019.05.16 11:16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2019年被视为5G商用元年,5G网络将直接影响5G商用进程,随着5G商用的加速,业界对5G承载的关注越来越高。为推动我国5G承载关键技术和发展创新,全力支撑5G商用进程,5月16日,由工业信息化部指导、中国通信协会主办,受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大力支持的2019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5G承载技术标准与产业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

在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部主任王光全发表了“5G承载网络的演进与发展”主题演讲,介绍了云化需求对运营商城域传送网的影响、5G承载传送网络的发展与演进等。

微信图片_20190516112418_meitu_5.jpg

以下为演讲内容:

王光全:今天这个题目来之前我想了半天,虽然说围绕着5G来谈,但是我开始还是谈谈网络云化!我们先看看这张表的分析,这是我们最近统计的这几年来中国联通整个的专线的发展情况。特别是100G以上电路的发展情况,非常之迅猛。已经改变了原来联通169、电信163的情况,整个网上占有率能占到90%,甚至95%以上。可是到了18年已经到60了,按照我们的分析还会往下掉!原因主要是公有云、阿里云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整个的我们网络结构、网络需求的变革。换句话说,现在新的云的业务的带宽的比例能占到30%,未来还会再增加。所以30%的概念和我们移动回传的量已经是基本可比的。整个电信云在我们未来整个的发展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这时候,就要考虑整个的重构。特别是我们考虑5G承载的时候,如何把我们的业务整合起来?这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

这张片子是我前段时间他们在交流中给我的,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云化的问题,特别是全球化,特别是谷歌为代表的企业在全球优化,对运营商将来给它做支撑,做大的连接,而且快速的连接,这种方面能力显得非常的弱化了。左边是一个流程,提供快速的配置,大家都知道新的竞争迫使着我们原来做的IP  RAN业务会被动的做很多迁移。再就是带宽的需要,过去是中小用户小的带宽迁移,现在是几PB的变化,对我们网络的模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传统云业务和桌面业务是不是一回事?能不能放在一起考虑?现在看起来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SDN化,我们传统的平台是没有的,带宽我们给ODD提供的都是波段业务,管理性非常差。资源供给的能力,要求你一个月内,如果我们从建设,下单到厂家的货过来都不止这个时间。我们在有需求的时代已经是非常落伍了。但是你又不能花很多钱预留很多资源,对我们怎么把网络在低成本下相当碎片整理也好,捆绑也好,新的技术,新的方式去实现整个的网络的智能。特别是我觉得这么大级别的需求,远远不是IP能够解决的,要解决的基本要靠光。刚才体现的波分的层面或者光的层面是最基础的。它决定了上层业务可以是很多种,可以是云,也可以是5G也可以是私有云!这种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位的。我可以觉得要把5G承载之前要讲这个。现在我们说预留成本非常落后了,而且光导有很大不确定性,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边缘云,现在我们面临的都是核心云,高层次的,但是未来的发展,包括5G行业应用的接入,对于边缘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怎么通过我们的网络提供快捷端到端的服务?实际上这里面谈到的是我们运营商下一步网络的组织,怎么在5G建设的大背景、大时机下去整合现有的边缘云相关的基础设施,能力,整个的连接能力或者服务能力,这是我们新的考虑。不能单独的谈某一件事,因为谈某一件事对今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们本身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化的推进也是非常迅猛。实际上云化中,整个的架构还没有背离我们传统的核心。整个的组网方式,提供的服务是云的服务,对我们网络能力的要求更强,特别是在网络智能上,带宽的灵活调度上面是我们要重新的定位、思考的。当然了,这一张我切到了5G的需求,云化这块,5G是非常大的推动力,单从这个角度,我觉得需要评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IP承载网和5G承载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综合评估。不能单单考虑5G的承载。这个命题需要重新再评估。

第二,云化的部署跟我们网络本身运营商的策略紧密相关。你集中化的程度有多高?30%还是70%?效果跟你最后的技术采用是差很多的。特别在具体实验基础上。另外,拉远的比例,DU集中和AAU拉远的比例。再就是DU集中化的程度和规模。基站业务带宽,未来的发展会到什么程度。很多冲到一百G怎么办?现在不会不代表明年不会。怎么样取得平衡?现在的投资在未来2—3年内也不浪费,这个事情是要重新审视的。我希望从一个整体的考虑来考虑5G承载网的架构,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谈云化的影响。

第二部分,切到我们的正题上,关于5G的建设。各个运营商有不同的思路。从我们的角度我觉得核心是架构稳定,技术成熟。整个的思路我们在前期场合也都谈到了,云的融合等理念,最终目标要实现对5G的业务的承载,无论是NSA还是下一步的SA,我认为不应该在承载网上成为一个瓶颈。而且也不要花太多的投资在承载网上。怎么样通过技术的手段,轻资产去运营。这是我们运营商要去考虑面对的。

G.698.4/Gmetro全光接入是未来的方向,白光解决了透明度。10G光模块的开发和系统验证已经完成,可以量产。低成本的25G模块正在进行系统验证,预计第三季度可以规模量产。基于G.metro技术的移动前传设备和专线接入CPE设备,多个厂家已经开发出相关产品。

下一张片子是IP  RAN或者IP  RAN2.0组建的5G承载网。充分的挖掘线网的潜力,从设备发展来看,华为主要的设备都已经具备了IP  RANV6等能力了。管控能力,包括FLexE等能力。这里我想谈的是关于光接口,我一直在讲,要跟我们业务发展整体去考虑,我觉得应该和数据中心的光模块形成一个产业链,数据中心的量那么大,指标上比我们松一些,我们如何做一些小的改进?几百万G的量,我们跟它融合在一起,对我们整个成本的降低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产业界可以共同去推动。

再就是4G和5G流量特征切换期不重复建设,降低网络建设成本。下面,我们模块化波分设备,这是纯光的,数据中心DCI传统互连的技术。对我们运营商来说也要开放一点。波分的量没有那么大,8波和4波都是可以做到的,对我们整个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另外,400GWDM系统骨干网应用部署,对我们下一步推动网络的高速发展是非常大的意义。

最后,基于全国城域网,跟张教授有点呼应,大体我觉得有一些东西是相似的,也有一些不同。我的想法是用光打一个底,做一个基础的网,即可以提供波长的全光服务,也可以为我们其他业务做承载,包括云、5G承载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基于开放全国平台也可以做一些组网和光的IP的白盒技术的引入应用。整个的管控架构全网要有整体,包括端到端的,跨地域的编排。这是实现网络端到端的SDN化的必由之路。谢谢大家!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