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数字洪流,助力网络向质量经营跨越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8.09.27 09:45 来源:通信世界网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大量新兴业务涌现和商业部署进入重要时间窗口期。在网络应用逐渐丰富化的今天,新兴业务对于网络带宽和网络KPI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商迫切需要考虑以最优TCO和建设成本来构建可靠传输网络。

从业务收入上看,固定通信业务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逐年加速上升,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达到29.1%。运营商更着眼于同样基数大、数量多的高价值集团客户业务,尤其集客专线业务一直以来都是高ARPU价值业务。企业的商业化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业务对网络的要求重要依赖运营商专线等承载手段,包括游戏等职业化竞技也提高了在固网承载下的可靠性和高性能的要求,专线网络、企业互联网仍大量依靠固网。

现网中不可回避的是,客户对于网络质量的质疑在逐步增加。专线业务在分组网承载过程中,客户的感知度出现下降,分组网自身尽力而为的转发特性,使传输性能与网络载荷密切相关,性能出现渐进式的变化,业务性能很难得到预测。由于网络QoS的部署相对粗犷,很难实时对所有业务提供监控和有效保障。

网络质量运营的挑战:

在客户对业务质量要求苛刻的背景下,提出了对网络性能可视化的要求,具体为以下几点挑战:

1、运营商日常维护着大量各自不同网络段的性能KPI,但缺乏整体的E2E业务质量,基于通道的网络KPI质量评估体系不能真实地反映终端用户体验。传统组网无业务质量检测能力,缺乏感知网络性能问题的手段,导致出现问题事后发现,被动运维,客户满意度降低。

2、新客户、新业务层出不穷,业务上线和扩容导致现场工作繁重,交付、维护过程效率低下,缺乏自动化、在线实时交付测量的手段,测试测量依赖于现场完成,业务交付能力低。

3、缺乏信息支撑平台,运营商对于客户所需的网络质量难以提供可视化数据,导致故障常常定界不清;运营商客户经理无法获知客户业务现状,无有效数据支撑。尤其对于开展日益增多的长途专线、云专线等新业务,存在每个专业和领域(传输或数据、数据中心运维)在各自网络KPI指标都达标情况下仍可能出现客户业务体验差的问题。

网络需要通过E2E测试测量技术解决以下问题,实时在线对用户业务的真实状态监测,并辅助进行故障处理,快速界定、精准故障定位,提高处理效率。

iTN智能探针解决方案

瑞斯康达推出SLA智能探针方案,是在网络层技术归一化的背景下,融合了分组传送技术和探针技术,面向基于业务层的传送性能实时可感知。

SLA探针系统运用国际标准的TWAMP、Y.1731、Y.1564等以太网业务测量技术,提供了向导式业务配置和快速性能探针的部署能力;并集合一整套基于WEB、APP的移动监控平台,实时呈现用户业务时延、抖动、丢包等各类关键性能指标KPI的情况,探测业务管道中用户业务脉搏,诊断用户业务质量,输出KPIs,提高用户业务体验。

智能探针解决方案是集端到端灵活部署、智能探测技术、灵活监控为一体的功能集,是解决运营商从业务上线-排障-扩容-运维全生命链条的一体化方案。

图1 SLA探针系统架构

瑞斯康达SLA探针功能具有如下优势:

在集客组网方案中,针对业务层的质量监测对于网络透明,可以监测基于分组网或TDM网络所承载的专线,尊重客户对底层承载技术选择上的需求。其次,照顾到专线业务开展中对低成本的敏感性,SLA探针产品将探针技术与承载接入设备融合,支持作为接入设备对探针功能的集成。

在技术应用层面,SLA探针产品具有多场景的功能优势:

1、精度测量:时延测试精度达到μs级(百万分之一秒),时延敏感型业务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2、颗粒度细:探针对网络性能进行每1秒采集,高精度的网络性能真实呈现。并对断网后性能测量值1秒数据进行调取回放,在网元脱管下设备支持一段时间内的性能储存,网管恢复后调取。

3、性能呈现:用于周期性的对网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图表PDF打印。支持网管客户端、Web浏览器和移动终端App方式查看以太业务SLA性能指标数据和图表。服务于

4、快速故障定位:利用探针功能的连通性检测能力,结合网络设计对各区段网络进行连通性侦测性能查看。

某省移动的探针系统应用案例:

智能探针方案服务于某省移动集客专线业务开通,并在多个重点集客项目和大型国际会议等场合发挥关键使用。

省移动通过建设集客保障管理系统,对重要客户网络性能数据常态化集中采集和监测,提供实时采集性能参数接口,用于实时监测性能数据以及故障分析、业务开通验收;通过周期性上报全量业务性能参数,便于集客系统周期性显示性能数据报表。

探针设备的SLA测试测量贯穿到网络开通交付过程中,提升业务开通效率。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有效性验证。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把开销成本(OPEX)得到降低。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