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吴彤:5G智能移动车载医疗应用

责任编辑:王德清 2018.06.22 14:4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6月22日,在2018年(暨第六届)IMT-2020(5G)峰会现场。“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获奖项目进行展示。中国移动研究院项目经理吴彤介绍了获奖项目《5G智能移动车载医疗应用》。

1529650096214014789.png

演讲全文如下:

非常荣幸在此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项目,我们的项目是“5G智能移动车载医疗应用”。在分享应用之前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案例,其中第

一个是中国的首例院前急救失职案,发生在河南元旦一位老太太突发心脏病,拨打120救护车,大概10分钟来到现场,由于急救车的医疗设备以及抢救技能有线,抢救人员说“到医院再说吧”,结果10分钟之后这个病人去世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以心脏除颤为例,每推迟一分钟,存活率降低7%-10%。4-6分钟之后,患者的身体重要器官将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

第二个案例是看病难,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深刻的感受。目前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看病难成为我国医疗行业普遍的问题。三甲级医院的医疗使用率接近100%,一级医院以及以下机构的医疗资源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上面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我国目前卫生医疗行业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急救资源的不充分,保障低;二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导致看病难。在5G使能各行各业融合创新的今天,我们通过将5G技术与智慧医疗进行结合,提出了“5G智能移动车载医疗应用”。

其中,我们的智能移动医疗车与院内通过5G网络进行连接,我们的智能移动医疗车内主要分三大类的应用。第一大类是远程操控类,我们以远程超声检测为例,对于专业的人员操作手法是有严格要求的,我们通过5G+机械臂的结合,基于触觉交互反馈系统,真正实现远在千里之外的医生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测。基于前期的调研,这一类的应用对于目前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测类,通过急救车内的监护仪、心电仪、可穿戴设备。通过5G回传实时的展现在大数据平台上,高清视频类,主要通过将4K视频与VR技术相结合,医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了解到目前医疗车内患者的病况。同时,也能在第一时间内针对车内的抢救人员进行指导,极大的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在院内我们引入了AI技术,通过AI提供辅助治疗,能有效的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

我们这个医疗车对于目前网络的带宽和时延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目前要求下行的带宽45兆BPS,上行是60兆BPS,里面还有超声检测和VR的应用,端到端的时延是小于20毫秒,4G网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5G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高保障等非常符合我们目前的需求。

目前关于无线医疗这一块的前景也是非常客观的,据第三方机构智联医疗咨询,在2023年我国的智慧医疗将2000多亿元。由于急救车也可用于日常的诊断,我们预计会有20%-50%的提升,也就是说最终需求量会达到3900辆。终端市场的规模将能达到700多亿,5G的通信费用是12万元/年。

预计5G商用规模的项目计划,针对自己的项目做了详细科学的时间规划,我们在今年3月份已经完成了方案初步设计,以及合作方的筛选。在今年9月份我们也将完成相关的技术原型搭建,2019年依托5G规模实验做相关的业务试点,并且于2020年进行规模商用。

我们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十九大报告提级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今年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指导意见,商业模式也非常清晰,基于前期的市场调研需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这种急救车都有非常急迫的需求,销售渠道会通过中国移动政企公司,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经销商进行设备规模的推广。

因此,我们这个应用能充分解决目前国内医疗行业存在的这两个问题。5G让健康与你零距离。谢谢!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