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察: SD-WAN不是互联网的专利 运营商蓄势待发

作者:云晴 责任编辑:卞海川 2017.11.16 14:26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现如今,企业大量应用都在云端部署,这对网络在带宽设计、灵活调整、与业务紧密结合、支持网络接入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云架构使原先的内部流量变成了应用云中心、各个业务节点,甚至是处于移动环境的终端之间的流量。

在传统IT系统架构中,应用和网络是相对分离的,即使是一个包含广域网络连接的企业级应用,其网络的规划也相对独立。不过,随着云计算架构的成熟及应用推广,网络作为应用重要的服务体验保障,整个架构的设计部署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于是,NaaS(网络即服务)的概念开始提出并迅速得到落地。在灵活控制、开放兼容、快速部署、高服务质量保障的要求下,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应运而生。SD-WAN可以轻松地配置和监控庞大体量的网络—它将运用预置的应用程序通过云计算来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存储以及高度分布式访问。

两大优势亮点闪耀SD-WAN

从技术角度看,网络的可编程能力与网络的自动化能力是SD-WAN智能化网络的体现。

■ 网络的可编程性是实现业务需求、网络模型以及配置策略等多层次抽象的基础能力。基于网络可编程北向接口的业务编排技术是面向业务的综合管理器,是实现业务自动化定制、快速部署的核心。

■ 网络自动化实现了网络运维和拓展的弹性。除了管控升级外,SD-WAN的推动力来自于对网络健壮性和网络质量的要求。

在应用SD-WAN之前,不少运营商为了满足企业对具有QoS广域连接的需求(例如大量跨国企业的敏感业务),通过MPLS等方式搭建了高服务等级的虚拟网络连接服务。运营商基于原有网络基础之上,通过提供不同服务等级的方式,构建了一张虚拟网络,以此盈利。

看起来按部就班,但类似Aryaka这样的新型基础设施创业公司的出现,改变了既有格局。Aryaka通过与全球顶尖的电信运营企业合作,整合了软件定义网络、广域网优化、CDN、网络可视化等要素,为企业客户提供了全新的、成本明显占优的全球专用网络。2017年1月,德国电信投资Aryaka,这也表明了主流运营商对参与SD-WAN的兴趣—德国电信希望将传统的专线业务变得更加轻量级、灵活和可靠。

德国电信成“敢吃螃蟹的人”

当然,德国电信对SD-WAN的关注和率先尝试是有一定理由的。德国电信在云领域内的长期耕耘使其对该业务的推动非常重视,2016年德国电信在CeBIT 2016上宣布正式发布开放电信云(Open Telekom Cloud),提供全套云服务,包括私有云、公有云以及软件解决方案(可同企业现有IT基础设施无缝集成),为欧洲企业提供各种基于客户需求规模、按需付费、安全的云服务,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2016年德国电信推出开放电信云(Open Telekom Cloud),定位于底层的机房环境提供和高层的云服务提供(包括客户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计费、服务支持等一些高附加值IT服务)。

在配套云服务提供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用户关注:一是广域网络的费用占整体基础网络架构的比例较大,如何能够通过降低广域网络的成本实现整体成本的节省;二是如何解决广域网络资源使用的弹性需求,不至于在网络非忙时浪费宝贵的广域网资源。

在网络资源的成本节省方面,德国电信也有一定的经验和关注度,这与德国电信一直以来,坚持开放态度,打破传统通信服务体系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有关。在资源的弹性利用上,德国电信也有提供服务经验,该公司推出的私有云产品“ Dynamic Service”,通过IT资源的虚拟化实现为客户动态服务,通过资源池独立、自动地为众多客户的标准请求或文件需求提供服务。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享用这些IT资源服务。

正是有了上述基础,德国电信才会成为运营商中参与SD-WAN的先锋。除了德国电信之外,Verizon、SingTel、NTT docomo等运营商也陆续开始进行SD-WAN服务试点,希望在网络基础连接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运营商自有的数据中心,提供网络增值服务,以期在云市场中有更多作为。

SD-WAN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SD-WAN概念听起来不错,但落地实施也并非易事。

首先是标准化问题。传统广域网是复杂封闭、被动承载的网络,网络和应用之间的关联是静态的,无法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SD-WAN采用集中的控制平台,通过南向协议和北向接口将用户的应用系统和网络有机联系起来。这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南向协议的落实,因为广域网重构最重要的是控制平台如何与网络设备通过采集和控制两类协议进行交互。然而,无论是出于商务还是技术的原因,协议标准的落实乃至于在具体设备上的实现,其周期都是比较长的。在传统网络设备商层面,包括Cisco、Juniper等在内的厂商已经快速跟进,但可以想象,最终协议的实现需要时间。所幸Netconf/YANG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快捷的可能性。

Netconf是为了解决SNMP网络管理中存在问题而提出的。经过IETF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基于会话、面向连接的协议。在实践中,应用Netconf不需要等到协议标准化,即能够通过设备厂商快速扩充新的特性,控制器也只需进行相应的适配开发即可,协议协商适配的周期被大大缩短,对应用变化的支持更加快速。

其次是部署过渡问题。SD-WAN的另一个难点在于与原网络架构适配之间的联系和过渡。SD-WAN是为客户提供类似于企业IT网络的广域部分,包括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各种LAN网络、企业数据中心、企业私有云等。因此企业的IT网络及应用要做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网络的运维和监控同样需要统一协调。如此,企业的IT管理思路及其相应架构就需要做针对性调整。这一点看似简单,但用IT的力量去推动组织流程的变革从来都不容易。

无论如何,SDN作为明确方向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何时能够真正落实到广域互联网领域,除了类似Aryaka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外,运营商也需要进行相对较长周期的工作。而那些在云市场耕耘已久的企业,将有可能通过努力率先将粗笨的网络变得更加轻巧智能。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