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联发科李宗霖:携手中移动推首批双卡双VoLTE芯片

作者:郄勇志 责任编辑:甄清岚 2017.06.27 12:13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近期,中国移动联合联发科技等多家厂商推出业界首批双卡双VoLTE(Voice over LTE)芯片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4G双卡手机两张卡同时支持VoLTE高清语音、视频通话功能的突破创新。在中国移动组织的测试中,搭载联发科技曦力X30芯片的终端样机在现网完成了第一个互通测试。

据悉,在上海正在举办的两大通信盛会:中国移动GTI国际产业峰会与世界移动大会(MWCS2017),联发科都将现场展示双卡双VoLTE芯片解决方案。并且,在GTI峰会展示中,联发科是中国移动唯一邀请的芯片厂商;而在MWCS2017展馆中,联发科还受到中国移动邀请前往其展台做现场演示。由此可见,双方对此次推出业界首批双卡双VoLTE芯片解决方案高度重视。

借着本次联发科高管前往上海参加两大通信盛会的机会,笔者也专访了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总经理李宗霖,就双卡双VoLTE芯片解决方案热点话题展开了对话。

彻底解决第二张卡无法使用VoLTE问题

众所周知,VoLTE是基于4G网络的高清语音技术,相比于传统的2G和3G语音通话,具有拨通时间更短,语音、视频更清晰、更逼真,通话和上网可同时进行等优势。

早在2013年,中国移动便发布了VoLTE技术白皮书,涵盖TD-LTE网络建设、终端、业务、用户发展等方面所需的端到端主要技术要求。白皮书指出VoLTE将成为全球语音主流方案,并且强调了中国移动VoLTE的具体商用时间。

不过,VoLTE能否给用户带来更佳用户体验,除了终端、芯片等支持外,还需要基础网络速度能够跟上。所以,在国内4G网络建设已经卓有成效的当下,VoLTE的大规模商用已经不是问题。

然而,随着当前双卡双待4G手机的普及,新的问题又衍生了出来。李宗霖指出:“现阶段4G 手机只有一张卡可支持VoLTE,另一张卡仅支持2G或3G语音业务。”

的确如此,对于习惯了使用VoLTE高清语音通话的用户而言,单VoLTE已经无法解决当前高清视频通话诉求。那么,既然市场有双卡双VoLTE的广泛需求,走在芯片行业前端的联发科,又当如何助力国内运营商解决第二张卡无法使用VoLTE的问题呢?

对此,李宗霖指出:“近期,中国移动联合联发科等多家厂商一起推出了业界首批双卡双VoLTE芯片解决方案,在中国移动组织的测试中,搭载联发科技曦力X30芯片的终端样机在现网完成了第一个互通测试。双卡双VoLTE技术方案基于现有4G双卡终端优化升级,彻底解决了用户第二张卡无法使用VoLTE的问题。”

2G加速退网进一步凸显双卡双VoLTE价值

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体验,国内带双卡手机到海外去旅游,多数情况下,其实第二张卡是完全接不到电话的,因为当地已经没有2G网络了。对此,李宗霖也深有体会:“6月30日起如果带这种手机到台湾,第二张卡就接不到电话了,同样的这种手机到日本、韩国, 第二张卡也都接不到电话,因为在当地也都没有2G的网络。”

其实,2G退网已成全球趋势。今年1月1日,美国电讯商AT&T宣布正式关闭2G网络,一个时代宣告终结。由于智能手机用户持续增加,以及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需求暴涨,2G网络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必然。

在中国,三大运营商虽尚未公布关闭2G网络的具体时间表,但2G网络的频谱重耕早已提上日程。早在去年12月份,工信部发文《关于同意中国联合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调整部分频率用于LTE组网的批复》,批准中国联通将2G、3G频谱资源用于4G网络,调整中国联通900MHz、1800MHz、2100MHz用于4G组网,并允许全国部署。

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中国移动TD-LTE提前一年布网,已经对另外两家运营商产生了很大压力,在4G力主布局VoLTE的当下,2G网络就变得愈发没有了价值,2G退网可谓已是箭在弦上。加之,在中国移动极度强调增大具备4G+特性的终端比例的当下,加速2G退网,重推双VoLTE已符合其市场、业务、战略等多重价值,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中国移动已经投入多重政策在加速2G网络用户向4G网络迁移,从而顺利将原本2G网络过渡到像物联网这些的当前主流应用上来。当然,2G退网自然会引发频谱重耕。

李宗霖指出:“大家知道频谱这个东西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所以很多国家的政府陆陆续续都在要求运营商把2G网络所用这个频段回收。这件事为什么跟联发科有关系,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国内也很积极在进行这件事情,它可能不会像台湾那么快把2G网络收回来,但这件事对中国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一个政策。”

后续,随着业界首款双卡双VoLTE芯片解决方案的商用,双卡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无缝享受4G高清语音、视频通话的便利。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海外运营商2G、3G网络关闭,可以预见的是,双卡双VoLTE终端还将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国际漫游能力。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