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运营 >> 国内运营 >> 正文
 
校园营销:一场争夺“90后”的战争
http://www.cww.net.cn   2011年9月6日 08:00    第一财经日报    
作 者:刘琼

在校大学生本身已经是个特殊的庞大消费人群,在经过了从1998年开始的两轮扩招后,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达到将近3000万人,几乎相当于德国人口的1/3或者英国人口的1/2。

9月开学季,在还没过够暑假学生们的不情愿中到来,但对备好营销大战弹药、蓄势待发的企业来说,却是期待已久。

“如果G3就是3G,那么国美就是美国”、“新翼代,革命掉老地盘”,这种带有针对性的、火药味十足的标语在9月的校园里随处可见。

白热化营销的一个案例就是,不少大学新生在刚接到的录取通知书里会收到一张学校当地的SIM卡,同时还有“贴心”赠送的小额话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因此在今年7月明令“不许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SIM卡”,这使得运营商临时改变策略,从校方获得新生信息,将SIM卡独立寄给新生。

兵家必争之地

参与校园营销的企业,包括竞争最为激烈的电信运营商们,他们几乎已经扫荡过“大中城市所有的大学甚至大专院校”,其次还有笔记本电脑、手机、MP3等IT数码学习相关产品,还有宝洁等日化食品饮料之类的快消品企业,以及教育、旅游等类型的企业。

专注于校园营销多年的新鲜传媒CEO纪中展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更多类型企业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校园营销领域,他预计今年企业们将会在大学校园里投入将近200亿的营销资源。

“以前学生群体被认为是低消费力人群被忽视,现在随着他们父母经济能力的增强,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使得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在增长,特别是在与学习相关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的消费上。”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晁钢令说。

此外“企业也从忠诚度培养考虑,比如运营商在大学里争取新客户当然比在市场上从其他运营商那里争夺客户更容易,影响力更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副教授郑毓煌分析,即便是现在学生没有消费能力的产品,一些有长远目光的企业也为培养他们未来的客户开始在校园进行宣传,“企业也意识到,今天如果不关注现在校园的学生,可能失去未来的顾客,所以尽早在这些潜在的社会中坚力量中植入品牌烙印。”

纪中展说,正是因为学生具有“有现实消费能力、家庭消费能力和未来消费能力”这三大能力,“以前企业更重视商超等‘渠道’,现在也开始重视大学生这一‘渠道’”。

四两拨千斤

虽然在校学生这个近3000万的市场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高价值“富矿”,可是面对挑剔、敏感的大学生群体和尚不规范的校园营销环境,企业高效“开采”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不少企业费尽周折却摸不着门路,收效甚微。比如邮寄电话卡的方式,可能学生到学校后看到更优惠的套餐或服务就会“另谋他就”,这使得企业浪费了其前期的营销投入。

“企业不能把在社会上的营销活动照搬校园。”晁钢令提醒说,校园营销在媒体渠道、品牌传播、渠道创新、服务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此外,营销方式也要紧跟校园市场才能赢得学生的眷顾,只有把他们“拉”进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抓住高校人群的心理达到营销目的。

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创造内容,消费者营销消费者,消费者创造消费者,才能让品牌得到高效而快速的渗透和延伸。

“对于大学生营销价值的不同层面,企业的校园营销也应该有不同的诉求点。”纪中展说,比如快消类企业、教育培训企业、网络游戏公司等主要抓住的应该是大学生现实性的价值,满足大学生的现实当下的文化、学习、生活、娱乐等需求。而很多推出新科技、新概念、新产品的企业,如IT数码企业、游戏产品等,首先会在大学生群体里推广,通过影响大学生来影响他们的朋友、家人等群体,锁定的是大学生的社会引领性特征。

[1]  [2]  
编 辑:葛逊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校园营销  营销思路  80后  90后  战争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