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国内 >> 正文
 
“窃听风云”弥漫,手机真会遭监听?
http://www.cww.net.cn   2011年9月16日 10:48    凤凰网    
作 者:吕林荫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手机不会遭窃听,各种“窃听传闻”仍此起彼伏。

日前,香港一家媒体在封面位置报道了热门手机iPhone存在窃听程序,只需3分钟,即可植入程序窃听手机。而使用塞班、安卓等系统的智能手机也被曝出存在监听程序。

吴先生的诺基亚N97智能手机使用的就是塞班系统,他曾一时兴起尝试安装软件,监听自己的手机,没想到居然真的实现了。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按照一家网站的提示,试用了一款标价为3580元的“旗舰版”窃听软件。根据对方的指示,吴先生先卸载了自己手机上的杀毒软件,然后用手机上网下载并安装了指定软件。该软件为隐形软件,安装完成后,手机上并不会显示。整个安装过程不到5分钟。

软件激活后,吴先生将自己的另一部旧手机设定为主控手机,即N97上有任何通信或通话记录,主控手机就会收到通知短信,同时,主控手机还绑定了一个邮箱,N97的每次通话内容都将以音频形式在半小时内发送至该邮箱。

而后,吴先生的主控手机上果然收到了N97的短信及通话详情,而绑定邮箱中也收到了N97的通话音频文件。

一位反病毒专家指出,这个窃听软件其实是手机后门程序的一种。这类手机后门程序有两类,一类是后门程序开启了手机的多方通话功能,用户说话时,别人可以同时监听。另一类,每次通话完毕,软件程序会将录音和GPS定位信息发送到远程服务器,手机短信当然也会被监视。不过,这类程序必须在用户手机上安装,才能实现功能。

“X卧底”每天6000多次窃听,谁来担责?

事实上,窃听类软件很早就存在了,近阶段最火的一款名为“X卧底”。中国互联网应急协调处理中心监测到,今年1至6月份,“X卧底”在全国范围内每天约发生6600次隐私窃取事件。

一方面,人们对手机窃听谈虎色变;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在打听怎么能弄到手机窃听相关的器材或软件,这给某些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开始严厉禁止此类软件出售。但是,手机窃听市场仍在运行,骗局仍在继续。来自360手机安全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出现的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数量超过4400款,每1000万用户就有260万人中过招,感染人数超过800万,黑色产业链达到10亿元规模。

对此,法律专家指出,过去生产、销售此类窃听软件是否触犯刑法,往往需要国家安全部门鉴别是否属于“间谍器材”,一些不法分子正是钻了这个法律上的空子。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 《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9月1日起,入侵包括非法入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行为都涉嫌犯罪。同时,司法解释明确了“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也是违法,并列出了“情节严重”的具体标准。

链接

手机防窃听,学好这几招

1.看好手机不离身,目前真正的窃听软件只有接触到手机才能安装。

2.经常查看手机通话清单,看是否有不明记录。

3.他人赠送的手机最好重装系统,以防事先被绑定了“卧底”软件。

4.商务谈判中,关键数据“纸上谈”。

5.陌生人发来的彩信不要轻易点击查看,尤其是带有链接的彩信。

6.手机上网时尽量手动输入网址,避免被木马攻击。

7.手机上的传输端口,如蓝牙、红外、USB等,不用时尽量关闭。

[1]  [2]  [3]  
编 辑:葛逊    联系电话: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手机监听  卡片插入  手机号码  手机通话  手机上网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