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业界观点 >> 正文
 
高铁外资设备商游离在“责任之外”?
http://www.cww.net.cn   2011年7月29日 07:41    每日经济新闻    

“7·23”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给社会带来的伤痛远未平息。在痛定思痛之际,设备故障成为众矢之的。

“发出信号的自动闭塞系统为中外结合,至于核心技术是否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很难说。事故发生之初就怀疑信号系统出现问题,平常信号系统也经常出问题,而在自动闭塞系统内,如果出现问题极有可能造成追尾。”名列“7·23”事故国务院调查专家组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梦恕表示,“就国内技术而言,没有问题。但存在元件出问题的情况,这掌握在西门子手中。”

“7·23”事故国务院调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备由北京一家研究设计院设计,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据中国广播网的报道,这家设计院正是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通号院)。26日,铁道部运输局即已向各铁路局传真下发调度命令,要求从7月27日凌晨起排查由通号院设计的CTCS系统。

7月28日之前,有专家向媒体透露,中国的CTCS列控系统,主要是引进日本川崎的技术,以之为基础,再综合欧洲,如法国、德国的技术,形成的自主创新技术。其主要设计单位即为通号院。本次事故涉及的C2系统即为通号院设计。此外,铁道部科学研究所也曾设计过CTCS系统。甬台温线使用的“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系统”,正是中国通号引以为傲的自主研发设计技术,曾多次获国家及铁道部科技进步等多项奖励。

“这个系统通过德国西门子引进,研究了很长时间,技术就国内而言没有问题,而材料元件却并没掌握。”王梦恕说,“元件本身可靠与否不敢轻易下结论,但现在经常出现该开车开不了车,信号灯没有变过来的情况。”他告诉记者,整个信号系统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存在元件出现问题的情况,或者相关元件被雷击穿的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总承包方,引进技术,而没有全盘使用国外技术,中国通号集团及其下属设计院主要责任难免。”赵坚认为,但如果通号院的相关技术系全盘使用国外技术,则应由其合作的外资公司承担责任。通信世界网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中国通号  高铁  信号  CTCS列控系统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